中國醫師節|陶勇:走向光照進來的地方
中新網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韋香惠)大部分人知道陶勇都是始于2020年那起駭人聽聞的傷醫事件。如今已經4年過去,44歲的陶勇有了許多新的身份。他承認,自己已經走在了非傳統的醫生道路上。
少年神醫夢
1980年,陶勇出生于江西南城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在檢察院工作,母親是新華書店的售貨員。
母親患有沙眼,10歲的陶勇陪母親去南昌的大醫院,他看到母親被打麻藥后,醫生用特別細的針在她的眼睛里上一個下一個地挑出好多石頭,放了滿滿一盤子。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有了“神醫夢”。
少年陶勇很多時候是在母親工作的新華書店度過。
他喜歡看武俠小說。因為無論多么厲害的英雄大俠,都會被奸人所害,之后就要去找鬼醫或者藥王,他們一出手就能治好英雄、大俠。那時的陶勇覺得這些鬼醫、藥王才是真正掌握了生死奧秘的大boss。
高考志愿填報時,陶勇報的全部是醫學院。
2007年,從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畢業后,陶勇被分配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后來成為葡萄膜炎與眼底病專家。
全國眼科醫生中有能力從事葡萄膜炎這一領域的不過數十位,而專職從事這一領域的大概只有十幾人。
否定之否定
2008年,陶勇獲得訪問學者的機會,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附屬曼海姆醫院眼科工作了一年。
或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受到德國哲學中“否定之否定”的觀念影響,嘗試向一些傳統的、習以為常的觀念發起挑戰。
和傳統醫生執著于臨床經驗不同,陶勇說自己是精準醫學的堅定追隨者。他認為,如果仍然沿用傳統模式,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可能會導致學習曲線過長。“尤其是在發病率不高的疾病中,許多醫生可能一生都只遇到一兩個病例。”
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眼科醫生可能會面臨一些代價,比如犧牲治療效果。這些代價可能會影響一些患者的事業。因此,我們需要想辦法縮短學習曲線,讓眼科醫生實現同質化的水平提升。
然而,精準檢測技術在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的情況下,就可以為診療提供方向。這種指南針的作用將大大減少患者因錯誤用藥而產生的經濟負擔。
2016年,陶勇成立了一家關于提供眼內液檢測技術服務的企業。到現在,公司仍處于投入階段,目前還未帶來正向盈利。
一位投資人問陶勇,你們做的事情在國外是否有類似的情況?陶勇坦誠地說,好像并沒有。對方便直接了當地告訴他,這大概率是不可行的。
后來陶勇了解到,大多數投資人傾向于投Fast Follow企業,即快速追蹤國外技術。但這些年來,他發現,國內外的情況確實有所不同。
“我也是傳統路徑上走過來的,今天已經走到了非傳統的路上。”他理解質疑的聲音,但他堅定自己探索的合理性。
截至目前,公司的眼內液檢測技術已經覆蓋全國24個省、1100家醫院、3000位基層醫生,10萬個疑難眼病患者。
改變是新的開始
與中新健康見面時,陶勇剛剛完成一檔電視臺節目的拍攝,用時1個多小時。在此之前,他做了4臺手術,進行了一輪查房,還看了30多個病人。
當然,這個數字和傷醫事件發生前已經不能比了。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做了86臺手術。
受傷后,陶勇在思考,以后該怎么辦?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天天做手術,需要改變方向。
他在病床上完成了《眼內液檢測臨床應用》一書。3年后,公司接到一些國際訂單,陶勇也于年底完成《眼內液檢測臨床應用》英文版。
陶勇坦言,他自己從來沒有過企業家的夢想,之所以走上這條路,是因為通過企業或第三方企業來進行科研結果轉化,是一種更容易的推廣方式。
現在,他每周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出半天門診,一般不看常見病和多發病,只看轉診上來的疑難眼病。
醫療之外,陶勇嘗試承擔更多元的社會角色,不僅是一名醫生,還是創業者、公益人、科普大V等等。
目前,他的抖音賬號粉絲數已經有106.2萬,近期保持著日更的節奏。微博粉絲達239.1萬,開通了“陶勇醫生每周一答”等科普話題,2月底上線了付費課程《給家長的近視防控認知課》。
他還資助了一個學齡前視障兒童早教的項目。
“萬物皆有裂隙,那就是光照進來的地方。”經歷過生死之后,曾經相信醫生是掌握生死奧秘大boss的陶勇不再把醫學當做一份簡單的職業,而是一種不斷歷練的過程。
陶勇說他很慶幸,現在能重新撿起了分子科技這把更厲害的手術刀,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尤其是那些患有疑難眼病的患者。
“因此,我想借此機會向所有可能遭受過挫折和突如其來的打擊的人說,不要氣餒,改變可能對你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