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鰲)破解碳中和困局 業內人士共尋“最優解”
中新社博鰲3月29日電 (記者 劉文文)當前全球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峻,極端天氣愈發頻繁,碳中和進程遇到一定阻礙。如何協調碳中和的長期與短期目標?怎樣找到實現碳中和的最優政策組合?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之“碳中和:困局與破局”28日舉辦,多位業內人士就此展開討論。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其中少不了金融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未來碳市場和碳市場所涉及到的衍生品的發展和監管是金融界非常擅長的領域,金融市場應該幫助碳市場建設好、運行好。
目前全球部分國家傾向于使用價格型工具引導減碳,如稅收、補貼,一些國家則傾向于使用非價格型工具來引導,如計劃、指導等方式。在周小川看來,在多目標、多任務情況下,碳中和的實現需要尋求目標與工具的協調。要設計一個目標函數,只要把價格和權重設置好,就能實現最優協調。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實行碳達峰、碳中和需要“胡蘿卜+大棒”。碳價或者碳稅屬于“大棒”,央行的支持工具就是激勵機制上的“胡蘿卜”。央行以低息給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商業銀行收到再貸款后,必須對碳減排的項目進行支持,同時承擔向社會公布這些信息的義務。
“我們的‘胡蘿卜’支持工具的重點在于要求商業銀行對于碳足跡、支持項目的利率、減排量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并接受社會第三方機構的監督,從而讓全社會提高對碳達峰、碳中和緊迫性的認識。”易綱說。
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看來,發展轉型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共十八大以來,金融支持碳減排成效顯著,中國既要發展綠色產業,更要推進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他說,轉型金融可以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已確立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標,但在實際推進中卻面臨不少挑戰。如何務實推進碳中和目標落地?俄羅斯與中國展現了成熟的能源領域合作典范。
俄羅斯前總理祖布科夫說,中俄兩國在包括天然氣的清潔能源供應領域開展了積極合作。比如,中俄東線供氣項目正在計劃實施,俄羅斯正在增加對中國的供氣量,通過“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對中國供氣量將很快達到合同規定的380億立方的年供氣量。根據中國專家的估算,這可以讓中國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直言:“中國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不僅僅是承諾提出目標,而且是扎扎實實按照自己的方式有非常實際的行動。我們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開展了一系列重點行動,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階段性效果。”
當前國際能源市場動蕩、價格高企,趙辰昕進一步指出,要充分認識到“雙碳”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實現“雙碳”目標絕非易事,不會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非常艱苦的努力。他強調,要深入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斷夯實能源安全的基礎。(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1月11日 10:15:29
- 2024年11月09日 18:27:13
- 2024年11月09日 17:15:30
- 2024年11月09日 16:03:40
- 2024年11月09日 13:35:18
- 2024年11月09日 13:32:44
- 2024年11月09日 13:32:14
- 2024年11月09日 11:18:04
- 2024年11月08日 16:18:52
- 2024年11月08日 08: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