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兩會觀察:“港”與“島”間藍色經濟加碼共富
中新網杭州1月21日電(記者 李典)港口、海島、油氣、漁業……海域面積達26萬平方公里,浙江無疑手握多重海洋資源“組團出道”的先天優勢。
國家對浙江的海洋經濟發展寄予了厚望。2011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10年時間已過,眼下,浙江該如何承接國家戰略,最大限度利用自身優勢,持續深化發力海洋經濟?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人大代表聚焦于此,從“硬核”力量的港口經濟到略顯薄弱的海島發展中,試圖探索更寬廣、更深度的那抹“蔚藍”。
港口:如何鍛造“硬核”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港口成為浙江巨大的資源和優勢。這之中,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寧波舟山港,被視為這一省份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內外開放大格局之中的“硬核”力量。
數年來的發展,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需看到,港口一體化仍需統籌深化,對外輻射能力仍需增強。”浙江省人大代表、寧波市氣象災害應急預警中心主任錢燕珍認為,寧波舟山港一體化2.0版亟需打造,由浙江省級層面針對管理部門、業務布局、基礎設施等進行統籌規劃和政策制定。
此外,以寧波舟山港為點,打造國家骨干鐵路貨運樞紐也是錢燕珍建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雙向開放國際物流樞紐,是寧波降低物流成本、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輻射中西部、服務全中國。”
海島:如何破題均衡發展?
于浙江而言,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道路上,“木桶之短板”的發展薄弱地區如何破解均衡發展難題,謂之關鍵。這其中,海島民眾的所企、所盼受到了人大代表的關注。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邵雷以嵊泗舉例,當地常住居民在300人以下的島嶼有13個,一些偏遠小島尚有民眾長期定居,“盡管政府采取多種方式來保障這一群體的日常需求,但是同嵊泗縣城比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仍然存在明顯差距。”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嵊泗曾成功組織過北鼎星、徐公島、小洋山島等一批小島的易地搬遷安置,為這部分民眾日常生活帶來了根本性轉變。
基于這一成功經驗,嵊泗研究確定了“共同富裕示范區海島樣板”基本建設路徑,并將新時代“小島遷、大島建”工程作為破解縣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縮小城鄉地區發展差距的突破性抓手和標志性工程。目前,該工程已列入舟山市共同富裕首批試點,嵊泗縣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統籌負責推進有關工作。
“但實質性啟動還面臨種種困難。”邵雷就此建議,浙江省級層面加大對海島縣區政策傾斜,譬如,加大對海島地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住房保障、生活垃圾、交通設施、水利電力等重大民生項目保障力度,支持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推動海島公共服務優質共享,以回應民之關切。
從“硬核”到“補板”,浙江擘畫海洋經濟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這塊東南一隅的蔚藍版圖上,“港”與“島”遙相呼應,同繪著共富圖景。(完)
- 專題:2022地方兩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9:45
- 2024年10月21日 15:49:41
- 2024年10月21日 14:26:22
- 2024年10月20日 08:20:14
- 2024年10月18日 19:02:01
- 2024年10月18日 15:49:17
- 2024年10月18日 14:50:11
- 2024年10月18日 14:49:05
- 2024年10月18日 14:41:40
- 2024年10月18日 1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