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動植物考古學大會在鄭州舉辦
中新網鄭州10月21日電 (記者 韓章云)10月21日,2024中國動植物考古學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動物考古學術研討會、第十一屆中國植物考古學術研討會在河南鄭州開幕。
本次大會由中國考古學會動物考古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植物考古專業(yè)委員會、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河南省科學技術史學會主辦,來自國內8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60余位代表與會。大會旨在加強我國動植物考古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該領域在理論、技術和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人類起源、農業(yè)起源、文明起源是現(xiàn)代考古學的三大課題。近年來,借助科學技術手段,動植物考古在我國發(fā)展迅速,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
例如,對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骨笛的研究,讓現(xiàn)代人聽到數千年前的曼妙音樂;對河南信陽城陽城遺址出土槲葉包裹的研究,為粽子找到2000余年前的“雛形”;對甘肅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2000余件動物骨骼的研究,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生存圖譜……可以說,動植物考古,讓古人的生活、習俗、信仰更直觀地呈現(xiàn)在今人面前。
“考古學家很早就意識到遺址中的植物遺存可能為我們理解古代歷史提供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中國考古學會植物考古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靳桂云表示,由于大多數遺址都保存了豐富的動植物遺存,中國的動植物考古工作對于考古學學科的貢獻越來越顯著,這也成為中國考古學的一個重要學科特色。
對于今后動植物考古的發(fā)展方向,中國考古學會動物考古專業(yè)委員會主任羅運兵認為,考古科研人員要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擁抱新技術,要在廣泛開展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殘留物分析的基礎上,全面展開蛋白質組學檢測。同時,加快成果轉化,開展公共宣傳,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講好中國動物考古故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認為,應加強考古學、動植物考古學、穩(wěn)定同位素、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融合,提高研究深度和廣度。同時,要重視關鍵標本庫建設,在現(xiàn)有基礎上加快相關數據庫、標本庫建設。要緊跟考古前沿研究,促進跨學科交流和多學科合作常態(tài)化,全面提升多學科協(xié)同解決考古學問題的能力,努力使科技考古在新領域、新方法有所突破。
本次大會設置了三個分會場,將安排94場專題報告和41個海報展講,為與會者提供了廣泛的交流展示平臺。學者們將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出發(fā),探討動植物考古學理論和基礎研究、新技術應用、新發(fā)現(xiàn)、農業(yè)與社會復雜化、穩(wěn)定同位素研究、古DNA研究等多個議題。(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8:33
- 2024年10月22日 10:46:45
- 2024年10月22日 10:28:56
- 2024年10月22日 09:46:05
- 2024年10月22日 09:29:08
- 2024年10月22日 08:30:10
- 2024年10月21日 21:34:43
- 2024年10月21日 18:07:48
- 2024年10月21日 15:56:09
- 2024年10月21日 13: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