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嘉”鄉味:鮮肉月餅的“老底子”與“新味道”
中新網嘉興9月16日電(黃彥君)中秋將近,15日中午12點40分,“95后”女生陳林炯和好友已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鎮一家老字號月餅店前排隊,等候下午第一鍋月餅出爐。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廣式月餅、蘇式月餅、港式月餅……中國各地月餅滋味不同。在嘉興,中秋一到,一枚鮮肉月餅和一只“黑珍珠”豬,迎來了“主場”。
“我是浙江溫州人,在桐鄉工作。短視頻平臺上刷到了這家鮮肉月餅,特意趕來買。”陳林炯表示,這幾天,她已經嘗過三家老字號鮮肉月餅,雖然大小、口味不同,但都肉香餡足。
連日來,“中式點心”“嘉興必打卡”等詞條,輔之以誘人的月餅圖片、短視頻,已在當地社交媒體上頻頻“刷屏”,俘獲了一批年輕“粉絲”。
畫面中的鮮肉月餅,大多拋卻復雜的包裝,僅用紙盒紙袋包裹;無多余添加劑,品嘗期限只有兩三天,主打老傳統。
和面、包餡、煎烤……陳林炯身后的店鋪沒有招牌,卻是當地人鐘愛了30多年的老店。該店店主陳小偉介紹,手工制作的鮮肉月餅約40分鐘才能出一鍋,臨近中秋,月餅要從早做到晚,一天能賣掉上千個,吸引了很多外地顧客。
與陳林炯同行的周晨晨是嘉興本地人,也是“95”后,鮮肉月餅是她兒時的期盼。
“小時候年年中秋,家里都要買鮮肉月餅。現在的月餅花樣越來越多,但出門在外,還是想念家鄉味道。”周晨晨觀察到,這兩年老家的月餅已少糖薄鹽,更加符合現代飲食觀念。
在嘉興,提起鮮肉制品,不得不講一只當地“黑珍珠”——嘉興黑豬。
據悉,其因產于嘉興而得名,紫皮稀毛,肥而不膩。早在宋代,當地家庭養豬就已初具規模。1979年,嘉興黑豬被作為“國禮”贈送給法國,提高了法國豬種質量。
20世紀90年代,當地成為重要生豬養殖基地。然而,養豬伴隨環境污染,2013年后,嘉興市開展全域生豬退養行動,治理鄉村生態。
豬棚拆掉了,優質豬肉從哪來?如今,在嘉興海鹽,數字化管理的“未來牧場”代替家庭養殖場,建立起良種繁育、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零售等全產業鏈閉環,蹚出一條共富新路。
數字養殖賦能產業發展,每逢佳節,黑豬肉制成的月餅、粽子、餃子等產品,走上了中國各地的餐桌。
“聽說黑豬肉月餅更加鮮美,超市和網店都有賣。”陳林炯說,中秋加班無法回家,已經買了幾盒月餅寄給家人。
眼下,一枚月餅,不僅寄托了團圓的思念,亦見證著時代變遷。(完)
- 專題:網絡中國節·中秋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8:33
- 2024年10月22日 10:46:45
- 2024年10月22日 10:28:56
- 2024年10月22日 09:46:05
- 2024年10月22日 09:29:08
- 2024年10月22日 08:30:10
- 2024年10月21日 21:34:43
- 2024年10月21日 18:07:48
- 2024年10月21日 15:56:09
- 2024年10月21日 13: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