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這五年: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書寫綠色發展答卷
中新網成都5月26日電 (記者 賀劭清 張浪)“我們從今年3月開始每天監測魚群產卵量,數量比禁漁之前增加300%,感覺這幾年的一切努力都值了。”26日清晨,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與隊友駕駛著沖鋒舟,來到長江江中對魚卵采集網進行檢查。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四川96.6%的水系屬于長江水系,境內1.87萬平方公里屬于黃河流域。為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2020年9月底,四川省長江流域的10257艘漁船、16480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
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大部分隊員均為諳熟水性、世代居于長江畔的漁民。周濤告訴記者,除了救助珍稀魚類,大家還協助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進行魚類采樣監測。“近兩年不僅救助的珍稀魚類越來越多,晚上散步還能看到魚群躍出水面的場景,我們的母親河越來越美了。”
離宜賓市700余公里的阿壩州若爾蓋縣黑土灘,送別了來此過冬的西伯利亞大天鵝,又迎來了來自云南的黑頸鶴。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四川持續加大對黃河流域治理投入,累計投入黃河流域治理保護10余億元,并創造性地將若爾蓋濕地等一并納入黃河河湖長制實施范圍,最大程度拓展水域岸線保護范圍。
若爾蓋林草局工程師涂勝每周都會前往若爾蓋黃河上游水源涵養項目等沙化治理項目進行觀測。他介紹,通過“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結合”治理措施,當地流動沙地明顯固住,沙移現象逐漸減小。2019年全國第六次沙化土地監測初步報告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較2014年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減少11.58萬畝,首次出現負增長,沙化治理迎來歷史性拐點。
除了守好一江碧水,四川還堅決打好藍天、凈土保衛戰。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方面,四川把成都平原、川南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作為全省環境保護“一號工程”,強化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天氣。2021年,四川細顆粒物(PM2.5)濃度31.8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率高達89.5%。
“過去五年,四川扎實深入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全省耕地土壤實行分類管控,對建設用地實施準入管理。持續開展土壤污染風險源排查整治,從源頭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土壤地下水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吳怡介紹,接下來四川還將開展長江黃河上游土壤風險管控區建設,強化工礦企業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加快污染土壤風險管控、治理修復,讓民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只有生態優先,方能綠色發展。五年來,四川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書寫新時代綠色轉型答卷。
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截止。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成交成交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1799.49萬噸,位居全國第四位。該交易所2021年的成交量占開市以來累計總量一半多,超過了過去四年總和。
火熱的碳交易背后,是四川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體現。五年來,四川不僅在全國率先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劃定全省綜合環境管控單元,切實構建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還印發《四川省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若干措施》,從優化環評管理方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等10個方面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此外,四川還強化政銀合作,3年內向生態環境領域提供不低于1000億元的項目融資額。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四川還將制定實施《四川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制定四川消除重污染天氣、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綜合性(專項)工作方案,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后續工作,繼續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8:33
- 2024年10月22日 10:46:45
- 2024年10月22日 10:28:56
- 2024年10月22日 09:46:05
- 2024年10月22日 09:29:08
- 2024年10月22日 08:30:10
- 2024年10月21日 21:34:43
- 2024年10月21日 18:07:48
- 2024年10月21日 15:56:09
- 2024年10月21日 13: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