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商視角下的中老合作:互聯互通促發展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劉洋)第44屆和第45屆東盟峰會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開幕。幾位老撾僑商連線中新社記者,講述僑商視角下中國與老撾的交流與合作。
“自中老鐵路建成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和投資者前往老撾洽談投資合作。”老撾瑯勃拉邦中國商會副秘書長黃霞說。
黃霞大學時學習網絡工程專業。2009年她前往老撾旅游,在瑯勃拉邦游玩時發現當地電子科技市場處于起步階段,決定留下與丈夫開辦一家公司,做電子產品進出口貿易。
黃霞回憶最初前往老撾時,只能乘坐大巴從昆明經磨憨口岸到達瑯勃拉邦,全程花費近5天。老撾北部以山區為主,大巴車在崎嶇山路上行駛讓人頭暈目眩。而現在她乘坐中老鐵路回國僅需幾個小時。
除交通外,中國與老撾在多個領域都開展了密切合作。以黃霞所在行業為例,從光纖網絡鋪設到5G基站建設,中國企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她剛到瑯勃拉邦時,當地的網速約在128Kb/s。而現在,周圍商鋪的網速可以達到10Mb/s至20Mb/s。
隨著老撾信息技術的發展,黃霞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增加產品線,比如家用智能安防設備等。此外,當地企業正尋求穩定、高效的數據服務,以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業機會。
黃霞說,十幾年間,她經歷了從最初向客戶推銷產品吃閉門羹到如今客戶主動上門采購的轉變,當地市場對中國產品的認可度逐漸上升。
在瑯勃拉邦從事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周艷華同樣感受到兩國合作帶來的變化。周艷華的父親于2003年到老撾投資建廠,將當地種植的薏仁米、玉米、豆類等農作物加工后銷往中國、泰國等國。2011年周艷華從中國云南前往老撾接手父親的工廠。
周艷華回憶道,過去工廠的管理方式相對落后。面對龐大復雜的生產數據,工作人員需長時間伏在案頭計算產品出成率。而現在,工廠實現了數據化管理,數據處理效率大幅度提高。
周艷華說,信息技術的引進和發展幫助企業獲得和計算收購季不同階段的數據,加強了對成本的控制,便于調整定價。老撾籍的青年員工也掌握了計算機技能,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此外,隨著兩國技術交流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老撾客戶開始咨詢并購買中國生產的農業設備。周艷華也與當地農業部門合作,開展病蟲害防治等農業技術講座,幫助當地農戶提高產量,激發他們參與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積極性。(完)
華人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0日 14:54:27
- 2024年10月18日 14:23:47
- 2024年10月15日 10:28:32
- 2024年10月11日 08:32:22
- 2024年10月08日 14:08:55
- 2024年10月05日 18:10:00
- 2024年10月05日 14:19:30
- 2024年10月03日 16:00:57
- 2024年09月29日 20:21:44
- 2024年09月23日 09: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