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的異國清明:家國同念 追思無限
中新社北京4月5日電 題:華僑華人的異國清明:家國同念 追思無限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今日清明,應寄追思。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這份思念來得更為深刻。疫情下,他們久未返鄉,只能在異國追憶故人、遙寄懷戀。
慎終追遠 問祖尋根
清明是華僑華人慎終追遠的重要節點,他們為親人掃墓、祭拜民族祖先、緬懷早期華人移民。
每至清明,旅居海外的老華人常帶著小輩祭拜先人——擦拭墓碑、送上香燭、擺好鮮花,一遍遍講述著先人的創業故事。逝者與生者,哀傷與歡樂,彼此相交,華裔新生代在這一刻感知清明的傳統,也完成對家文化的認知。
如果說,掃墓是對逝者的祭奠,那尋根便是對生者的慰藉。華僑華人常在清明參加對中華民族祖先的祭拜活動,他們對故土的熱愛之情、與祖(籍)國人民血肉相連的激情在活動中得以釋放。今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如期而至,海內外華僑華人將線上線下聯動,參與這“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的傳統盛事。
紀念先輩移民也是華僑華人清明的活動之一。美國加州圣何塞華工墓園近日迎來一批前往祭拜的華僑華人。這個墓園安葬著近300位華工,百年前,他們為美國西部建設作出貢獻,卻因“排華法案”和圣荷塞華埠大火客死異鄉。法國阿拉斯市近日也舉辦活動,紀念華工為一戰所作貢獻。澳大利亞新州華僑華人則在悉尼華裔軍人紀念碑前舉行獻花儀式……華僑華人在這些活動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祈愿和平。
同中存異 “花式”祭掃
隨著華僑華人融入住在國程度加深,中國傳統的祭掃風俗與海外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同中存異、見仁見智的祭掃方式。
在馬來西亞,華人公共墓園被稱作“義山”,當地人常說清明節要“上山掃墓”或“拜山”。按當地風俗,掃墓前要先拜土地神——大伯公。華僑華人入鄉隨俗,在拜完大伯公等土地神后,再前往墓園祭掃,或在靈骨塔下的拜桌祭奠親人。此外,有百余年歷史的吉隆坡廣東義山近些年推出“綠色清明、文明掃墓”的理念,提倡減少祭拜品,呼吁民眾自行清理祭掃殘余。當地華人紛紛以行動支持。
部分日本華僑華人選擇在家中祭掃,有人會購買微型墓地模型,將逝去親人的照片鑲嵌其中,用模型進行祭祀;也有人會在住處擺上先人的遺照,奉上鮮花和線香,以示紀念。
此外,國外一些公園、寺廟推出針對華人社區的祭祀服務,以方便當地華僑華人用多樣的方式追思先人。
“云”寄思念 情思未淡
新冠疫情中斷了不少華僑華人的返鄉祭祖路,“云祭掃”“代祭掃”等寄托哀思的方式隨之興起。
僑鄉青田有33萬華僑華人遍及世界各地,為滿足民眾的祭掃需求,2020年起青田推出“云祭祀”服務,民眾可以在網上公祭英烈、祭祀先祖。
愈來愈多的地區推出線上祭掃平臺,華僑華人可以通過網絡,在指尖訴說對逝者的思念。其實,只要心中保有對親人的眷戀,無論是墓前祭掃還是代祭、遙祭,都是最好的紀念。
疫情下,問祖尋根活動也開啟了線上通道。“中華云祭祖”網上平臺便把公祭典禮現場拓展到云端,無法親臨黃帝陵祭祀現場的同胞,可以通過網絡云端對軒轅黃帝進行祭祀。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無論采用何種祭掃方式,其對故人的哀思,對民族的認同和對文化的延續始終不變。(完)
- 專題:網絡中國節·清明
華人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0日 14:54:27
- 2024年10月18日 14:23:47
- 2024年10月15日 10:28:32
- 2024年10月11日 08:32:22
- 2024年10月08日 14:08:55
- 2024年10月05日 18:10:00
- 2024年10月05日 14:19:30
- 2024年10月03日 16:00:57
- 2024年09月29日 20:21:44
- 2024年09月23日 09: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