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言道|習近平為何說“這是我們的寶貝”
“這是我們的寶貝,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它們,還有一些要搶救性保護。”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城樓,在那里,他用一句“這是我們的寶貝”,生動闡釋了長城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4年5月14日,習近平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時,再次強調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希望大家接續努力、久久為功,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
萬里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習近平一再強調要保護好這個寶貝,不僅因為長城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更因為在精神層面,長城在中國人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厚重地位。
“當今世界,人們提起中國,就會想起萬里長城;提起中華文明,也會想起萬里長城。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
象征、標志、根脈、奮斗精神、愛國情懷,習近平關于長城的這些論述,字里行間,重若千鈞。
十八大以來,對于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習近平高度重視,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9年,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1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印發,提出著力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打造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長城保護總體規劃》《長城維修工程施工規程》相繼發布,長城文物保護修繕力度不斷加大。
2021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長城保護狀況報告,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案例。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57項世界遺產、76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遍布在中華大地上的這些瑰寶,是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如何依循文脈而讀懂中國,習近平的這些話,蘊藏答案。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2023年12月31日晚,習近平在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時,再次闡釋傳承偉大文明對于今日中國的特殊意義,而在他身后,一幅萬里長城畫作,顯得格外醒目。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制: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執筆:闞楓 袁秀月
|校對:孫靜波
|視覺:倪雯冰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 專題:習言道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0:11:01
- 2024年10月22日 09:39:56
- 2024年10月21日 22:09:49
- 2024年10月21日 20:16:44
- 2024年10月21日 16:49:55
- 2024年10月21日 15:55:25
- 2024年10月21日 15:51:55
- 2024年10月21日 14:09:23
- 2024年10月21日 14:03:39
- 2024年10月21日 1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