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之問”的中國答案,中阿關系的“四重機遇”
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題:“中東之問”的中國答案,中阿關系的“四重機遇”
——專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董漫遠
記者 孟湘君
一場關鍵出訪跨越千山萬水;三場重要“聚會”開創歷史新篇;“八大共同行動”推進務實合作;“四項內涵”深化戰略伙伴關系……
12月10日,結束出席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及對沙特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圓滿完成旅程。
習主席此訪,對中阿關系的長遠發展,具備哪些重要意義?中新網記者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董漫遠,進行深入解讀。
元首外交的強大動力
在沙特期間,習主席受到東道主熱情接待。除了戰機護航、禮賓機迎客,在利雅得王宮,沙特王宮衛隊也以傳統執劍禮,向受邀前往的習主席表示最隆重歡迎。
在董漫遠看來,沙特此次以最高規格迎接習主席,并不意外。“有句話叫做‘大海航行靠舵手’”,他表示,習主席親自踐行元首外交,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也同樣重視元首外交,這就使得元首外交在中阿關系當中,具有重要的引領和帶頭作用。
董漫遠指出,中阿通過元首外交引領雙邊關系提質升級,能從戰略走向上起到“一槌定音”的作用,這樣做對雙邊關系發展的影響力最大、效果也最好。
而對于中阿、中海、中沙三場令人矚目的峰會,董漫遠認為,會上最核心內容包括表達中阿、中海、中沙都有意愿,朝著構建面向新時代的命運共同體目標邁進。中阿可繼續在經貿投資、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同時在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方面,大有可為。預計彼此間的合作,將由發展領域向安全領域擴展。
“中東之問”的中國答案
當前,無論是求發展還是求安全,中東該向何處去?
從關于構建中東和平的五點倡議,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四點主張、落實巴以“兩國方案”的三點思路,再到設立為地區和平奔走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和敘利亞問題特使,針對困擾阿拉伯國家的“中東之問”,中國以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董漫遠認為,接下來,要繼續增強阿拉伯世界內部、中阿間的合作力量,并讓世界其他地區的力量也融入進來,在聯合國層面、在國際舞臺上匯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未來,這樣的合力可以推動和平進程、匡扶正義,最終實現巴勒斯坦等問題的公正和合理解決。
究其根本,董漫遠分析稱,與阿拉伯國家開展良好合作,就是要尊重其對制度、道路、發展模式以及文明和宗教方面的選擇。
他進一步表示,反恐也好,民族、宗教、人權等方面也好,這些問題必須以國際法、以聯合國憲章為處理彼此間關系的基本依據,不能搞雙重標準。
中阿關系的四重機遇
以中阿關系、中海關系、中沙關系三個層面為基礎,董漫遠認為,習主席此次元首外交,又開創了四重新的機遇:
第一,在合作捍衛彼此制度安全上,互為戰略機遇。
第二,在促進全球安全倡議落地中東上,互為戰略機遇。
第三,在促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中東上,互為戰略機遇。
第四,在以千年傳統友誼為基礎推進新時代的民心相通上,互為戰略機遇。
在此背景下,董漫遠舉出一連串雙方可以深化合作的例子。
比如,中阿可以合作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可以合作推進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可以合作反對外來干涉,抵御阿拉伯國家面臨的制度安全威脅;可以合作搭建海灣地區多邊對話平臺,共同為地區熱點降溫;還可以響應埃及等國提出建立中東“無核區”、“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理念,補齊地區安全短板等等。
惠及近20億人的合作成果
而在促進中阿民心相通方面,董漫遠指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已同20個阿拉伯國家及阿盟簽署共建合作文件,并與沙特“2030愿景”及一些海灣國家的發展戰略進行對接。雙方的合作,碩果累累。
從非洲北角到紅海之濱,從廣闊沙漠到現代都市,中國已幫助阿拉伯國家完成200多個大型基建、能源項目,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在經貿能源投資、綠色發展、智慧城市甚至扶貧脫貧等領域,以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也將中國視為首要合作對象。
多年來,中阿合作成果惠及雙方近20億人民,推動了阿拉伯國家的發展,為雙邊關系發展奠定了良好合作基礎。
加上習主席元首外交的推動,以及中阿峰會這樣重要的歷史契機,董漫遠相信,中阿發展倡議、發展戰略將“寬領域、大縱深”地鋪展開來,推動雙方關系繼續闊步向前。(完)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08:38
- 2024年10月22日 10:40:34
- 2024年10月22日 10:35:46
- 2024年10月22日 10:11:01
- 2024年10月22日 09:39:56
- 2024年10月21日 22:09:49
- 2024年10月21日 20:16:44
- 2024年10月21日 16:49:55
- 2024年10月21日 15:55:25
- 2024年10月21日 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