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大山的女兒”劉桂珍:堅守一生 奉獻是福
中新網忻州9月27日電 題:“大山的女兒”劉桂珍:堅守一生 奉獻是福
作者 楊靜
“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段家灣的山水土地養育了我,我要為段家灣的村民服務終生。”劉桂珍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為村民多做實事、解難事、辦好事,生活才能更美好。”
44年來,從鄉村醫生、代課教師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大山的女兒”劉桂珍“一肩四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架起黨與群眾的“連心橋”,在默默堅守中追求和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肩四擔”為村民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一處山谷里的段家灣村,多年來一直缺醫少藥,村民們生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時有發生。1977年,村里急需一名醫生,苦于沒有合適的人選。時任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的父親一句“村里就你一個高中生,你不去誰去”讓劉桂珍放棄了大學夢,開始學習醫術。1978年,她正式成為村醫。
從醫40多年,劉桂珍從來不收出診費和注射費,還為村民貼錢買藥,“村民們比較困難,看著他們從包里左一層右一層拿錢出來,我不忍心收他們的錢。”
段家灣村貧窮落后,城里的教師不愿意來教書,1988年,劉桂珍又當起代課老師。“除了英語,剩下的課都帶,最多的時候有15名學生。”劉桂珍說,2017年,村小學合并到鄉鎮中心校,她才卸下這一重擔。
30多年從教,見證了山里娃不屈不撓的求知求學經歷和山村教育發展的歷程,贏得村民們更多尊重,劉桂珍倍感欣慰。
1996年村“兩委”換屆,一邊行醫一邊教學的劉桂珍,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開始兼任村委會主任。
帶領村民“拔窮根”
“抬頭看大山、低頭見石頭”。當時的段家灣村是一個自然條件惡劣、無資源無產業的貧困小村,村民們種玉米、谷子,生活比較困難。
“村民把我選成村委會主任我就不能不做事情。”為改變段家灣村落后貧窮的現狀,劉桂珍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赴內蒙古、山西太原考察調研,了解市場信息,并率先在自家承包的3分河灘地里種油松樹苗,到第三年,3分地油松樹苗賣了7.5萬元。
隨后,村民們都開始跟著發展育苗產業。劉桂珍又當起了技術指導員,給村民傳授育苗技術,指導田間管理。全村育苗面積迅速發展到80多畝,每畝平均收入六七萬元,最高的能達到10萬多元。
同時,劉桂珍積極開拓渠道促增收,帶領村民種植黃芩、柴胡等中藥材,全村每年可增收40萬元以上。
2017年底,段家灣實現全面脫貧。2018年,劉桂珍牽頭成立“代縣劉桂珍種植苗木合作社”,推進段家灣育苗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子育苗產業的發展。
做好溫暖“娘家人”
段家灣人少,沒有專門的婦女主任,劉桂珍深知婦女工作是一項重要工作,便于1987年主動承擔了這份工作。“怎樣發揮婦聯的組織優勢,讓留守在家的姐妹們過上好日子”是劉桂珍經常思考的問題。
劉桂珍帶領婦女們建起“婦女之家”和農家書屋,參加鄉里組織的文藝活動,豐富了婦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定期召集婦女通過讀報學習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傳達婦聯組織的聲音。
此外,村婦聯還先后組織婦女制作剪紙、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品,拓展外銷渠道,提高婦女們的收入。
守住陣地謀發展
作為一名大山養育的女兒,劉桂珍堅守夢想,用自己的點滴言行,帶領村民創造美好生活。
2020年,段家灣村與王家會村合并,辦醫保、人口普查、防火防疫、搭橋修路……劉桂珍又開始忙碌起來。
如今的段家灣,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確立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全村共同富裕”的發展新思路,全村致力于打造能留住田園鄉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希望村民們過上衣食無憂、老有所養、安居樂業的生活。
支部是堡壘,黨員是旗幟。“沒有私心,事情才好辦。”父親的一言一行一直影響著劉桂珍,“盡自己最大力量去幫助別人,人生才有價值,才有意義。這既是家風傳承,也是一個合格黨員應有的品質。”
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面對各項榮譽,劉桂珍總想“逃”。“我的事很平淡,誰都能做到。”劉桂珍說:“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是黨和同志們對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在段家灣堅持到不能動、干不動了。”(完)
- 專題:黨的二十大代表風采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