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丨新疆大漠里“長”出知識“綠洲”
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5日電 (史玉江 宋冰 肖清)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有一所被綠意環抱的高等學府——塔里木大學,它不僅承載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歷史,更以其卓越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成果,成為新疆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
1958年,為了適應新疆農墾事業的發展和開發塔里木的需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決定在此建立一所農業院校,命名為塔里木河農業大學。1960年,學校更名為塔里木農墾大學,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又更名為塔里木大學。
“帳篷大學”到“高樓林立”
建校之初,學校僅有19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教師和500多名來自部隊的學生,組成農業經濟、農學、水利、農機、會計統計5個班。教學的基礎設施僅有幾頂帳篷、6個地窩子、5間土平房和已經開墾出的500畝耕地。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祁成年從1987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與變化。
祁成年說:“我是1983年進校1987年畢業。當時沒人愿意留校。”
臨近畢業時,班主任與祁成年的一次談話讓他感受到,作為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當“學之于校,用之于校”。于是,祁成年開始了他的反哺之路。
靠著“自強不息、甘于奉獻”的胡楊精神,塔里木大學實現了從“帳篷大學”到“高樓林立”的轉變。
如今,該校有學生3萬余人,教職工1500余人,還有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省級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
從“農業院校”到“綜合院校”
2020年11月24日,52歲的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園藝林學教授吳翠云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990年,吳翠云從塔里木大學果林專業畢業后,選擇留校任教,不久就加入了該校教授閆春雨的果樹育種研究團隊,從事早熟梨新品種選育工作。
“閆春雨教授是我們學校培養的第一代人才。成為他的學生和團隊成員后,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于2000年選育出早熟優質梨新品種‘新梨7號’。”吳翠云說,該品種在阿克蘇、庫爾勒等地示范種植后,很快被推廣到河北、山東等省區大面積栽培,目前已成為全國早熟梨栽培的首選優質品種。
2008年,吳翠云又把目光瞄準紅棗。經過多年努力,她主持的密植棗園高效優質栽培技術被推廣到南疆,累計推廣面積50余萬畝,產值超過30億元。
最初,學校為了適應屯墾戍邊的需要,以農業專業院校建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塔里木大學積極響應社會需要,從單一學科門類到多門類學科并舉,逐步實現從“農業院校”到“綜合院校”的轉變。
從“輸血”引才到“造血”育才
2018年,塔里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意味著學校完成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一體化培養模式,為南疆、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培養出一批具有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精尖、高素質創新人才,實現了從“輸血”到自我供給、自我“造血”的轉變。
迄今為止,塔里木大學已經培養出12名博士,持續為該校“造血”育才。
2019年,蓋中帥作為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第一屆博士研究生來到塔里木大學就讀。讀博期間,他的課題內容是胡楊。他說:“在幾年的研究中,我愛上了胡楊。”
近5年來,塔里木大學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78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78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140余部,發表SCI論文670余篇。
不僅如此,該校科研平臺也不斷擴增,現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等。
如今,塔里木大學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綜合性大學,成為新疆培養高水平人才的搖籃。(完)
教育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11日 08:01:36
- 2024年10月09日 07:46:51
- 2024年10月05日 14:23:36
- 2024年09月25日 12: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