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會客廳|特首李家超: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有強大底氣
中新網11月4日電(記者 李越 朱延靜 吉翔) “國家已將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對香港有很高的期望。”香港科技創新發展,一直牽動著習近平主席的心。
香港在科技創新發展方面有什么優勢?中央在幫助香港創科發展方面給予了哪些支持?香港參與國家航天任務、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前景如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客廳”采訪,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采訪實錄如下:
中新網記者:在您看來,香港在科技創新發展方面有什么優勢?中央為何如此重視?
李家超:習近平主席一直關心關懷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2022年6月30日,主席來港考察香港科學園,并對園內的科研人員、業界及青年作出勉勵,充分體現習近平主席和中央對香港同胞的深切關懷、對香港發展全力支持以及高度重視,令我們感到非常振奮。
習近平主席在7月1日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創新科技產業迅速興起”,并指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這為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注入強心針。
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將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反映國家對香港有很高的期望。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加上擁有很強的基礎科研能力,而在人才培養、創科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取得優良成果,有能力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我有信心香港能夠發揮自身強項,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精誠合作,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著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習近平主席亦一直惦掛香港人民福祉。二十大報告提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系統闡述了“一國兩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創新科技發展能夠為香港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寬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應該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把支持創新科技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得到習近平主席的關心關懷及中央政府的支持,加上特區政府、香港科技業界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香港一定能夠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路上,昂首闊步,勇敢前進。
中新網記者:香港回歸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中央在幫助香港創科發展方面主要給予了哪些支持?收獲了哪些成果?
李家超:在發展創新科技的道路上,中央一直是香港最強大的后盾和支撐。其中習近平主席的謀劃和支持,以及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機遇,為香港發展創科提供堅實的依托和強大的底氣。
2018年5月,習近平主席就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來信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強調香港要“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同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促進港澳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當然,國家也在其他方方面面搭建起完善的架構和機制,大力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
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推動下,香港的創科發展生機勃勃,實力雄厚,目前是亞洲唯一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香港現時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現時也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在最近發表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香港的創新實力位列第14位,屬于“創新領先者”,其中在“市場成熟度”一環更排名全球第2。在同一報告中的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再次位居全球第2,證明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創新活動十分活躍。
我們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已在香港科學園啟動,由本地機構與包括中國科學院等世界級科研機構,合作成立28間研發實驗室,進行環球科研合作。此外,位于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建造工程已經展開,以期與深圳園區共同實現“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宏大愿景。
中新網記者:您如何看待香港參與國家航天任務、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前景?
李家超:國家早前宣布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并首次在香港特區選拔載荷專家,令香港人有機會實現航天夢,為航天強國作貢獻,極具歷史性意義。在特區政府舉辦的初選工作中,香港社會反響非常熱烈,我們共收到120人報名,候選者的專業背景非常強,超過一半是來自生物、醫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等,其余候選者的專業則為物理、材料科學、化學、心理學、天文學等。下一階段我們將向候選者進一步索取個人的健康資料,并對相關人士進行身體檢查、心理評估等。
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標志著國家鼓勵和歡迎香港同胞在國家發展中作出貢獻,標志著國家對香港科研水平的信心,亦標志著國家對香港青年發展的關心。香港社會對此心懷感激。事實上,香港各大學的研究團隊一直積極參與國家的多項航天任務,例如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和月球探測任務“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等提供支持。我期待香港在未來繼續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全方位作出貢獻。
香港社會亦會全力以赴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過去多次表示:“無創科、無未來”,特區政府會全力、全速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推進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產業鏈優勢互補,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加快智慧城市發展,推進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實現新飛躍。
我在今年10月發表了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進一步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包括設立100億港元“產學研1+計劃”,資助大學研發團隊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未來五年吸引100間具潛力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包括20間龍頭創科企業。特區政府亦會繼續全力推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工程,以及新田科技城建設。
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并且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國家創新效能,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我會領導香港社會各界,團結一致共謀發展,發揮好“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把握好國家發展機遇,將香港發展為全球矚目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一份力量。
大灣區精選:
- 2024年10月21日 21:50:16
- 2024年10月21日 21:46:22
- 2024年10月21日 21:34:41
- 2024年10月21日 21:13:24
- 2024年10月21日 20:38:43
- 2024年10月21日 19:57:11
- 2024年10月21日 19:06:00
- 2024年10月21日 16:51:01
- 2024年10月21日 15:42:31
- 2024年10月21日 1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