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尋根遼寧 | 查海遺址:玉龍故鄉 文明發端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為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更是為了續寫新的輝煌。只有從中華五千年文明中汲取力量與信心,才能理解古代中國,理解現代中國,理解未來中國,真正理解“何以中國”。
8月1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支持,遼寧省委網信辦主辦,阜新、朝陽市委網信辦承辦,東北新聞網協辦的“何以中國·尋根遼寧”網上重大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阜新查海文化遺址,探尋中華文明的古老根脈。
查海村:中華第一村
查海遺址,因發現于查海村得名。距今8000年前,在位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查海村西南的一片向陽臺地上,生活著一群史前先民,學者稱之為“查海人”。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這處史前先民生活的遺址,將其命名為“查海遺址”。
經過7次考古發掘,查海遺址面貌在8000年后的今天逐漸顯露:村子外有壕溝圍繞,防止野獸侵襲;村子內密集分布著大小不一的房子。已經發現的55座房址規則排列,大體東西成排、南北成行,錯落有致……
查海遺址是人類從游牧轉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的開始,因其8000年的久遠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被稱為“中華第一村”。
查海龍:中華第一龍
對查海遺址的7次考古發掘,先后發現了房址、窖穴、墓葬、壕溝等遺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動物遺骨和植物碳化物等。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一條“石堆龍”呈現在世人面前,讓查海遺址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這條龍用紅褐色礫巖擺塑,全長19.7米,頭部寬約3.8米,龍身寬約2.2米,龍頭、龍頸、龍體、龍尾、龍爪等擺放分明,由頭、身體向尾部逐漸變薄、變少,給人一種騰云駕霧之感。這條龍是迄今為止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形象,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崇拜、龍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伴相生,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查海遺址“石堆龍”的發現,意味著早在8000年前,遼西地區的查海先民就開始了對龍的崇拜。
查海玉:世界第一真玉
查海遺址還出土了十分珍貴的玉器。查海玉器經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鑒定,得到了舉世矚目的結論,“查海地區出土的玉器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真玉器。鑒定的8件玉器明顯地出自不只一塊玉料,這說明查海人鑒別玉料的水平已相當高,早早告別了真假玉混雜不清的階段。”查海遺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由人類認識、加工、使用的真玉器,因此被公認為“世界第一真玉”。
盡管查海遺址已發現的玉器不多,但琢磨、鉆孔、拋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玉器制成品小巧精致,加工規整,實用性強,這表明查海先民對玉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是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最高代表。查海玉器的年代較紅山文化還要早一千年,證明這里是我國遠古玉器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查海遺址出土了“中華第一龍” “世界第一真玉”等珍貴文物,是我國博大精深玉文化和龍文化的淵源地。1991年8月,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為查海遺址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2:04:50
- 2024年10月22日 11:18:53
- 2024年10月22日 10:17:43
- 2024年10月21日 15:36:12
- 2024年10月21日 14:06:57
- 2024年10月21日 14:06:05
- 2024年10月21日 12:41:59
- 2024年10月21日 10:23:07
- 2024年10月21日 10:01:23
- 2024年10月21日 09: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