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疏源浚流 生生不息
天地之中,八方輻輳。
地處中原大地的河南省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里曾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夏文明也由此輻射到中國四方,傳播至世界各地。
習近平總書記很重視考古工作。他強調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在何以中國的追問中,二里頭文化具有劃時代意義。2018年5月舉行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發布會指出,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是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開啟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夏朝作為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它的建立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石。發現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的二里頭遺址正是夏朝的都城遺存,在考古學界,也被學者譽為“最早的中國”。
自1959年發現以來,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總面積已超過4萬平方米,出土了數萬件文物。無論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統,還是最早的宮室建筑群和宮城,又或是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和最早的國家級祭祀場……二里頭遺址之于“何以中國”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明確要求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
2019年10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并對外開放。如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示范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與展示基地。
2020年6月,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對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保護、宣傳和夏文化的研究等作出重要批示。
2022年5月,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必須繼續推進、不斷深化”。
2023年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發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時專門提到“二里頭的文明曙光”,指出“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23年3月,二里頭遺址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第二次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如今,從“中國龍”到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不斷結合二里頭遺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對館內基本陳列、展陳設施等進行持續優化,呈現出早期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接待觀眾超過500萬人次,“早期中國系列展覽”已成為夏文化和二里頭文化研究、展示、傳播的主陣地。
…………
正如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所說:“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不忘本來,方能開辟未來。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及玥
校 對丨李珊珊 孫潔 宋春燕 李英卓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支 持丨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2:04:50
- 2024年10月22日 11:18:53
- 2024年10月22日 10:17:43
- 2024年10月21日 15:36:12
- 2024年10月21日 14:06:57
- 2024年10月21日 14:06:05
- 2024年10月21日 12:41:59
- 2024年10月21日 10:23:07
- 2024年10月21日 10:01:23
- 2024年10月21日 09: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