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郝林海:中國如何讓西方舶來品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東西問)郝林海:中國如何讓西方舶來品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中新社銀川2月20日電 題:中國如何讓西方舶來品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專訪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主席郝林海
中新社記者 楊迪
作為一種西方舶來品,葡萄酒如今已走上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餐桌。葡萄酒如何傳入中國?它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具有何種意義?中國應如何讓葡萄酒“當驚世界殊”?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主席,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郝林海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作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葡萄酒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郝林海:關于葡萄酒在中國的起源,學界有多種說法。目前得到較多認可的說法是,葡萄酒于西漢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國。《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以蒲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馀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漢使取其實來,於是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形成,東西方商人在商貿交流中交流、分享特產,葡萄酒也于這一時期傳入中國。
事實上,雖然中國有著上千年釀造、飲用葡萄酒的歷史,但葡萄酒現代釀造工藝起步卻很晚,只有100多年的歷史。近代隨著東西方交流,中國也逐漸掌握相關技術。比如近代著名愛國華僑、民族實業家張弼士,在法國交流期間產生建立葡萄酒公司的想法。1892年,創辦張裕釀酒公司。1896年,張裕釀酒公司從歐洲大批引進優質葡萄苗木,種植葡萄園,用歐亞種釀酒葡萄,釀造出中國第一批干型葡萄酒。
中新社記者:作為西方舶來品傳入中國后,葡萄酒接受了哪些本土化改造?
郝林海:葡萄藤生命力非常強,能夠在風霜雨雪等各種環境條件下生存。學界有專門研究葡萄藤在各種不同脅迫條件下如何生長。
葡萄酒傳入中國后,一方面頑強傳承著諸多西方文化風俗特征,一方面融入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之中。這種現象當然可稱為“本土化改造”,但稱為“相互融合”更妥帖。這種文化融合,使得葡萄酒這種帶有酒精的飲料更有了文化意義。就釀酒葡萄的名稱翻譯而言,中國人把歐亞釀酒葡萄品種的名稱譯得多漂亮、多有味道,還沒喝酒,光看看名字就快要醉了!赤霞珠、品麗珠、白玉霓、貴人香、瓊瑤漿、蛇龍珠、長相思……只懂葡萄酒,只認識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Franc, Ugni Blanc……而不了解中國語言文字文化的人是很難欣賞和體會個中美妙滋味的。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也是中西文化通過葡萄酒交流互融的生動實例。
在葡萄酒的飲用方式和品鑒理解上,也有諸多方面的相互融合。西方人對葡萄酒慢品細酌,鑒賞比較,自然風土的文化也逐漸被國人所接受。
中新社記者: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葡萄酒具有何種意義?
郝林海:葡萄酒是東西方都能聽得懂的語言,葡萄酒有東西方都能理解的文明信息。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通過一杯葡萄酒,雙方彼此分享、相互融合,感受不同的自然與傳統,品味不同的風土與習俗。
中國的茶在歐洲落地后,融合了很多當地文化,形成了不同地區的茶文化,“茶”所承載著的東方文明,也被更多西方人了解;同樣,葡萄酒由西方傳入中國后,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交融的同時,讓更多人多了一個了解西方文化的渠道。
當代,我們希望中國產區的葡萄酒與西方有更多的交流、碰撞,通過品味一瓶葡萄酒,了解不同產區的風土特色,由此窺見不同的文明與文化。這也正是葡萄酒產業最有意義的地方。
中新社記者:在中國酒文化中,葡萄酒占據著怎樣的地位?中國民眾為何能逐漸接受葡萄酒?
郝林海: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作為西方舶來品,葡萄酒在中國仍是小眾飲品,與當地文化相融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目前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消費量約為30億瓶,大體分三類,即國產工廠酒、進口酒和國產酒莊酒。按數量說,量最大的為工廠酒,即由酒廠從國內外收購葡萄汁原酒,以此為原料規模化生產制造的葡萄酒;其次為進口酒,即完全從法國、澳大利亞、智利等海外產區進口的葡萄酒;占比最小的是中國酒莊酒,即酒莊自有葡萄園,從葡萄種植、釀造裝瓶、窖貯等過程均在自己的產區和酒莊內完成,其釀造的葡萄酒品質有保障,口味更具風土特色,但產量有限。
中國民眾對酒的欣賞具有雙重性,既崇尚權威大牌,又鐘情自己熟悉或習慣的地域品牌。如今,隨著中國社會愈加開放,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通,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多元,葡萄酒文化所倡導的“多元差異”被更多民眾接受,葡萄酒作為一種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也逐漸被更多人所喜愛。
中新社記者:與法國等國相比,中國葡萄酒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仍顯不足。中國產區應如何讓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郝林海:在釀酒葡萄種植方面,中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業界,北緯38度緯線被稱為種植釀酒葡萄的“黃金緯線”,新疆、甘肅、寧夏以及東北部分地區的葡萄酒產區均位于其附近,其沿線氣候、降水量、光照強度、晝夜溫差等條件適合種植優質釀酒葡萄。我們應該把握好這一自然稟賦,先從扎扎實實種植釀酒葡萄開始,建設優質葡萄酒產區,大力發展葡萄酒產業。
中國葡萄酒產業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產業,無論是在葡萄酒消費市場,還是產區、酒莊、品牌等領域,都還是后來者的身份。
實現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的目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規模、數量、價格問題,而是應堅持做有中國產區特色的葡萄酒,體現出中國葡萄酒產區的文化背景、文化特色、文化內涵,體現出中國葡萄酒產區的風土特色。不同產區,不同酒莊,不同釀酒師,猶如不同作曲家,用十二個音符,創作出不同人群喜歡的不同樂曲。
何為“葡萄酒風土”,風土就是“天地人”。全球葡萄酒產區繁多,每個產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土地資源以及種植釀造的觀念、文化都有差異,釀造出的葡萄酒風味也有所不同。差異多元,這正是葡萄酒最誘人的品質。
因此,中國的葡萄酒產區,如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新疆伊犁河谷產區、東北鴨綠江谷產區等,不應一味地模仿西方,而是要在注入當地的自然稟賦、文化特色,釀造出具有當地風土特色的葡萄酒,與西方產區交流互鑒。“百花齊放”“多元差異”,這是葡萄酒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的內核。(完)
受訪者簡介:
郝林海,世界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 MERIT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主席。
相關新聞:
文化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4:26:25
- 2024年10月22日 14:06:32
- 2024年10月22日 13:52:24
- 2024年10月22日 12:04:50
- 2024年10月22日 11:18:53
- 2024年10月22日 10:17:43
- 2024年10月21日 15:36:12
- 2024年10月21日 14:06:57
- 2024年10月21日 14:06:05
- 2024年10月21日 12: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