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戰袍”馬面裙為啥這么火爆
“曹縣賣了3億的馬面裙依然供不應求”話題沖上熱搜
“新春戰袍”馬面裙為啥這么火爆
在上海漢服版權中心負責人眼中,“漢服”始終處于社會現象級熱點,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精彩紛呈的中國故事是制造“漢服”時尚話題的寶庫;二是沒有流行趨勢的預測受限,沒有國際品牌的對標打壓,為創建獨一無二的“漢服品牌”賦予了廣闊的文化空間;三是豐富的歷代服飾和成熟的服裝產業鏈大大降低了“漢服設計”和“漢服產業”的準入門檻
這個春節,被稱為“新春戰袍”的漢服馬面裙火了。在山東曹縣,以馬面裙為主的龍年拜年服,銷售額超過3億元,“曹縣賣了3億的馬面裙依然供不應求”等話題沖上熱搜。在電商平臺,馬面裙搜索量暴增,各大春節晚會上也不乏馬面裙的身影。
漢服款式這么多,為什么只有馬面裙“出圈”?當馬面裙成為一種時尚單品,漢服愛好者、商家和傳統文化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不要讓馬面裙成為一時的流行,要讓“馬面裙熱”帶動大眾走進更廣闊的漢服世界。
厚積薄發
馬面裙火了,最先感受到這一點的是漢服商家。去年12月起,旗鉑旗艦店掌柜賀成勇的原創童裝漢服店迎來銷售旺季。他是浙江臺州人,2014年左右開始接觸電商,萌生出創業想法。“剛開始是從童裝旗袍做起。2018年,短視頻平臺興起帶火了漢服,而市面上兒童漢服產品比較少。”
在很多消費者的印象中,馬面裙最早“出圈”源于2022年7月某國際品牌“抄襲馬面裙”風波。在法國巴黎街頭,不少華人和留學生身穿漢服舉牌抗議,呼吁該國際品牌停止文化挪用。
“我就是從這一事件開始了解馬面裙的,它看起來像日常穿的百褶裙,有傳統漢服的味道,并且不是太夸張,可以和很多日常服飾搭配。”在上海工作的俞璨說,去年開始,在上海街頭能看到越來越多女生穿馬面裙。她認為,“抄襲馬面裙”風波過后,不少漢服博主、愛好者自發科普馬面裙的相關知識,給出馬面裙的日常搭配方案,“讓更多人骨子里的傳統文化血脈覺醒”。今年春節,她自己挑了一紅一黑兩條馬面裙當作拜年服。
經營獨立漢服品牌的“90后”設計師孟玥岑畢業于東華大學,從2019年開始做漢服。盡管店鋪并非主營馬面裙,但馬面裙依然是銷量最高的單品之一。她認為,馬面裙不是突然爆火,而是厚積薄發。“在漢服圈,明制漢服一直是最受歡迎的,一來是因為它的年代離當代相對較近,有更多出土文物形制參考,一開始就被宣傳為‘正統’漢服,同時,它也是最‘穿得出去’的漢服,而明制馬面裙是與明制漢服上衣最搭的下裝。”
如今,一些專營馬面裙的店鋪業務量龐大,一場直播賣幾十萬件并不稀奇。大批量生產降低了售價。“有了大商家,也會拉低其他店鋪的定價。”孟玥岑也在關注馬面裙市場,在她看來,這個市場離完全爆發還有很大空間,它的頂點可能還遠遠沒有達到。
節后上班第一天,中國裝束復原團隊中負責美術工作的胡曉一直忙到23時過后才有時間接受記者采訪。今年河南衛視龍年春晚的舞臺上,裝束復原團隊為演員楊冪在《入夢風華》節目中制作了三套復原裝束,其中一套就是“金桂色祥云地月宮仙女玉兔紋馬面裙”搭一件“綠色錦緣暗花緞合領對襟衫”,光看名字已經詩意盎然。“這件馬面裙根據明代織物殘片復原,織錦、暗花工藝和整體裁剪方式都有比較濃的明晚期風格——纖細瘦長,這是現代人比較喜歡的廓形,也契合穿著者的個人氣質和外貌特征。”胡曉介紹,整件衣服從研發到生產花了半年時間,難度主要在工藝上。
中國裝束復原團隊旗下品牌“桑纈”考究出處和版型,對傳統工藝要求較高,馬面裙售價在千元以上。胡曉告訴記者,馬面裙通常是指裙門像城墻“馬面”、兩側打褶的兩片式裙裝。市面上流行的馬面裙在工藝上和古代有所差別,仍可看作傳統服飾在當代的演進和傳承。“馬面裙在宋元時期出現雛形,明清進入高峰,一直到近現代依然流行。而且它的款式、框架從誕生起就基本固定下來,只是裁剪、放量、裝飾手法隨著不同時代的流行有所變化。”
可以說,馬面裙有很強的傳承性,同時也有時尚屬性,這或許是它在當下能成為時尚單品的文化基因。不過,胡曉也認為,馬面裙能“出圈”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其他漢服款式可能很難復制。
改良不是壞事
隨著傳統文化熱興起,越來越多晚會節目上出現傳統服飾。央視龍年春晚節目《年錦》中,劉濤、劉詩詩、李沁、關曉彤四位演員分別身著漢、唐、宋、明不同朝代的服飾表演,向觀眾傳遞新春祝福。
“自2021年起,我們真正開始加大力度去做馬面裙。早期一個季度開發一兩個款式,現在一個季度會推出十來個馬面裙的原創款式。”賀成勇觀察到,以往只有主打傳統服飾的店家會推出馬面裙等漢服款式,今年一些做一般服裝的店鋪也開始售賣馬面裙。他認為,馬面裙能成為“新春戰袍”還有一個因素是更偏日常化,“相對于傳統漢服,馬面裙更不挑人,大家穿上去都挺好看。在一些工作場景中,有些漢服的形制可能會顯得過于夸張,但馬面裙更加日常化。”
孟玥岑認為,相對其他漢服裙,馬面裙更有辨識度,“馬面裙是兩片裙,前后兩個裙門,結構很突出,一看到就能感知它的‘不同’。”不過,這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馬面裙的實穿性。孟玥岑說,身邊有很多朋友知道馬面裙,但還沒下決心買一件穿,就是被相對復雜的穿法嚇住了。
目前,市場上熱銷的馬面裙有很多是改良款,有些在側面安裝了拉鏈,代替傳統的腰部系帶。賀成勇介紹,自己創業這幾年,見證了兒童漢服市場的擴大。設計師在保留傳統元素的同時,引進新的制作工藝,比如偏小碼的童裝類馬面裙全部被做成松緊式,方便孩子穿,這些都是為了讓傳統服飾更日常化。
在漢服圈,形制與漢服穿搭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改良后的馬面裙是否會產生形制上的爭議?孟玥岑發現,起初做漢服的兩三年,漢服市場仍屬小眾,漢服愛好者對形制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研究清楚。近兩年,漢服市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高速發展,隨著銷量越來越大,消費者的心態也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人對漢服感興趣,對改良的需求更多了。拿我的店鋪來說,一些通勤上班穿漢服的消費者需求一年比一年日常化,一開始我們做大袖,后來做琵琶袖,再做弓袋袖。她們問明年能不能更短一點?”
“一邊把漢服穿起來,一邊了解漢服的門道。很多人不懂漢服,是因為接觸不到,如果有心了解,可能花上半天時間就能有大致的認識。作為中國人,應該對中國傳統服飾有所認知,可以穿改良漢服,但最好要知曉哪些地方經過了改良,這樣在國際交往中也能更好地傳播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做直播時,都會講改良款與傳統款有哪些區別、為什么要做這些改良。”比如一款熱銷的松緊腰散褶不開衩馬面裙,解決了壓褶鋒利的馬面裙不易打理、熨燙有難度的問題,也不用擔心裙門開衩容易“走光”,但還是能一眼看出是馬面裙的廓形。在孟玥岑看來,改良不是壞事,“如果把對漢服的認知限制得太死,很多人進都進不來,那就更別談穿上身了”。
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馬面裙,不少消費者產生選擇困難癥。社交平臺上,“購買馬面裙如何不踩雷”等帖子吸引網友關注。有人介紹馬面裙穿搭的禁忌,比如裙長不能太短,“露腿太多就要換了”。此前,楊冪身穿馬面裙出行的照片就引發熱議,有漢服愛好者提出她的穿搭方式不正確,“裙門歪到側面了”。
這些年,中國裝束復原團隊馬不停蹄地接單,為晚會節目搭配傳統服飾,在大小屏幕上傳播傳統服飾之美。“我們的庫房里有700多個款式可供挑選,會根據穿著者的個人特質和節目的不同要求量體裁衣。”在胡曉看來,普通顧客挑選馬面裙時也可以量體裁衣,做到不拖地、剛好合圍等才能有更好的穿著效果。
馬面裙裙長沒有固定要求,古代不同墓葬出土的馬面裙長度、褶子對數、花紋都不同,有的到腳踝,有的到小腿,有的到腳面。在搭配方面同樣沒有限制,傳統短襖、長襖,交領、豎領等當時有的款式都可以搭配。“古代人在這點上很自由,當代人更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場合做出選擇。服裝服務于人,最重要的是得體。”胡曉說,選擇馬面裙,在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要對自己有自信。
促其形成產業
在銷售平臺上,“金桂色祥云地月宮仙女玉兔紋馬面裙”打出“原創”標簽。設計是服裝的重要因素,馬面裙火了,讓漢服設計問題再度凸顯。
由于款式需要不斷推陳出新,賀成勇一度苦惱招不到好的設計師。“我們前幾年從臺州搬到杭州,主要原因是在當地招不到好的設計師;哪怕來杭州這么久,真正優秀的設計師還是不好招。現在,團隊里的設計師以‘95后’為主。”與此同時,山寨、抄襲等問題也始終存在。“原創款式一出來,賣得好的款很快就有仿版,價格更便宜。”
就漢服設計而言,把整體造型看作魂,這是傳統服飾文化的核心要素;紋樣與圖案是體,是創新創意的實質載體。為推動原創設計創新,2021年,上海市版權局成立全國首個漢服版權綜合服務平臺——上海漢服版權中心。在相關負責人眼中,“漢服”始終處于社會現象級熱點,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精彩紛呈的中國故事是制造“漢服”時尚話題的寶庫;二是沒有流行趨勢的預測受限,沒有國際品牌的對標打壓,為創建獨一無二的“漢服品牌”賦予了廣闊的文化空間;三是豐富的歷代服飾和成熟的服裝產業鏈大大降低了“漢服設計”和“漢服產業”的準入門檻。
“現在的漢服市場,一種是設計師開店,以設計為中心,需要打磨的時間比較長;一種是服裝公司,以上新節奏為主,設計師的時間有限,款式相對中規中矩。”孟玥岑說,目前的漢服圈只有鳳毛麟角的幾個商家,從設計到宣傳運營、銷售,上下游的資源都比較充分。“資源沒這么多的小店,發展到這個階段會有些為難:到底該把精力更多放在哪里,是設計還是直播或是擴大生產規模?”不過,以馬面裙為代表的漢服市場的擴大,對大小商家“都是好事”,“設計沒有捷徑可以走,希望市場更多元化,產生更多有特色的工藝”。從事服裝復原十幾年,胡曉最開心的是看到傳統工藝“養活”了許多人。他們從全國各地尋找工藝傳承者,很多地方經濟也許沒那么發達,但傳統工藝保存得比較好。“現在,有些年輕人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鄉就可以靠自己的手藝賺錢。”胡曉認為,當下馬面裙通常被用作時尚單品,傳統服飾概念還需更加普及,讓更多人知道漢服不止有這一種款式,以馬面裙的熱度帶動其他款式。“服裝是文化的外在表現,今天是馬面裙,后天是圓領袍,明天是曲裾,消費者有不斷選擇的菜單,才能形成長期效益。”
解放日報記者 鐘菡 張熠 施晨露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9:45
- 2024年10月21日 15:49:41
- 2024年10月21日 14:26:22
- 2024年10月20日 08:20:14
- 2024年10月18日 19:02:01
- 2024年10月18日 15:49:17
- 2024年10月18日 14:50:11
- 2024年10月18日 14:49:05
- 2024年10月18日 14:41:40
- 2024年10月18日 1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