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十年,上海自貿區這樣“領航”
宋寧華/文
今天上午,上海自貿試驗區十周年主題論壇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大咖們云集,講述自貿區的光陰故事。
如今人們對上海自貿區的中文名字耳熟能詳,但其英文名字最初有過變化。如果直譯為China(Shanghai)Free Trade Zone(上海自由貿易區),不能體現出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功能。最后,決定在英文名里加上Pilot(領航)一詞,含“試驗”之意,彰顯出了上海自貿區作為改革“試驗田”的探路作用。
盤點上海自貿區“領航”十年的成果,在國家層面復制推廣的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創或同步先行先試,充分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十年“領航”,體現在一個個制度創新孕育出的001號“破冰之旅”中。如今我們再度聚焦當年的“001號”們,不但他們自身受益于上海自貿區首創性改革,更有不少“001號”超越了當初“引進來”的擴大開放模式,成為助力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
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自貿區擴區后首家外資質量認證研發機構。該公司執行總裁斯榕回憶,當初想回國創業時條件并不滿足,因為想做一家100%外資的食品認證機構,直到上海自貿區推出了第二批擴大開放31條措施,放開了設立外資認證機構的準入標準,美安康馬上搭上了“頭班車”。“最近我有件開心事,剛剛幫山東一家科技創新企業獲得認證。”這家企業創新研制出一種原先被國外壟斷的新材料,可以用于補充嬰幼兒奶粉缺乏的母乳免疫力。美安康花了一年多時間,幫助其申報成功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走出去”的一片新天地就此打開。
“如果用8個字來概括上海自貿區十年,那就是全國率先、全國標桿。”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孫元欣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全國率先”不僅源于建設時間最早,還體現在率先推進首創性和集成化制度創新、率先形成了自貿試驗區改革領域的框架體系,堪稱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標桿。
敢為人先,考量著上海自貿區“大膽試、大膽闖”的果敢;而善為人先,肩負著為國家改革壓力測試的重任,更凸顯了“自主改”的智慧。“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至今,注重風險防范,守住底線,沒有發生過系統性的風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孫元欣看來,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可以概括為3條:中央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實踐相結合;采用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的方法,形成改革試點經驗;持續物理擴區和功能擴區,為其不斷增加新的改革任務,內容越來越豐富,能量也越來越大。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十年間,在上海自貿區的“頭雁”領航下,我國自貿試驗區已從“1”擴容至“21”,并在“放管服”、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等領域進入改革“深水區”。在當前復雜的國際關系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一輪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標國際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自由貿易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于上海自貿區而言已經不是有沒有,更是優不優、強不強的全方位引領。
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釋放發展紅利。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文數經過7次“瘦身”后,已從2013年版的190條,縮減至2021年版的27條。負面清單變短之后,如何進一步增加透明度,是對政府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極大考驗。在中國大門越開越大的時候,如何在“試驗田”加大壓力測試,逐步探索破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令世人矚目。
上海自貿區建設,從來不只是上海的事。今天的自貿區論壇上,包括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跨國公司高管、全國各地自貿區負責人等匯聚一堂。論壇所在地是有“中國硅谷”之稱的張江,令人對上海自貿區未來的制度創新之路充滿想象。
未來十年,如何用更高水平的開放、更高質量的發展和更高標準的改革,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推動新一輪國際貿易協定,融入國際貿易新機制……上海自貿區的“領航”使命,始終在路上。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9:45
- 2024年10月21日 15:49:41
- 2024年10月21日 14:26:22
- 2024年10月20日 08:20:14
- 2024年10月18日 19:02:01
- 2024年10月18日 15:49:17
- 2024年10月18日 14:50:11
- 2024年10月18日 14:49:05
- 2024年10月18日 14:41:40
- 2024年10月18日 1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