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節地安葬、數字化祭掃成長三角新風
中新社杭州4月5日電 (張煜歡 朱凌捷)將逝者骨灰裝入可降解的骨灰壇中,埋入地下,一個月后骨灰壇便溶解在土壤中……又是一年清明節,中國各地迎來祭掃高峰。在長三角多地,生態節地安葬的形式正逐漸興起。多地還推出數字化祭掃,以AI、AR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賦能“沉浸式追思”,推動實現綠色文明祭掃。
近日,杭州市臨安區第三屆生態節地公益禮葬暨天竹園生命禮敬園奠基儀式在天竹園公墓舉行,活動為6位逝者舉行公益禮葬儀式,將可降解骨灰壇深埋入綠草下,讓逝者回歸自然。
“我的母親生前是一個非常熱愛大自然的人,她經常說‘生命源于自然’,所以希望以這種方式回歸自然、跟大地融為一體,我們也尊重她的選擇。”逝者家屬李麗(化名)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已完成鄉鎮(街道)級節地生態安葬設施點187個,覆蓋率達100%。近年來該市還秉承“節地生態綠色惠民”理念打造陵園,依山就勢,將墓隱于山林和茶園,變陵園為公園,成為新型生命文化紀念園。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小蜀山陵園,一場生態葬清明共祭活動上,30名親屬代表為逝者插柳撒花、鞠躬行禮。多年來,小蜀山陵園推行節地生態葬式,相繼推出了茶花葬、景觀壁葬、草坪葬等節地葬式,累計對2000余位逝者骨灰進行安葬。
而在浙江臺州椒江區,海葬作為當地推進節地生態安葬的首選方式,也成為當地民眾的新選擇。在海葬儀式上,逝者家屬走向船舷,用綠色絲帶系住可降解骨灰罐,將其緩緩放入大海,從此便“以海為墓”,寄托哀思。
從“入土為安”到“終歸自然”,節地生態新風正逐漸深入人心。
據浙江省殯葬協會秘書長甄遠寧介紹,相比傳統的墓葬,節地生態葬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價格更親民,尤其是對于選擇骨灰撒海、撒江,樹葬、花壇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的安葬方式,浙江全省90個縣市區都出臺了相應的獎補政策。近年來,長三角地區殯葬行業也對綠色殯葬、科技環保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推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
與此同時,數字化祭掃也正興起。位于杭州的浙江安賢園打造了全息沉浸式緬懷空間,其運用互聯、共享、數字體驗等元素,形成一場沉浸式追思禮。例如通過AI技術還原逝者的音容笑貌,能讓前來緬懷的家屬再次與親人“面對面”,追尋生命與記憶的美好。
在江蘇揚州,揚州墓園開通墓碑虛擬祭掃服務,通過AR技術,逝者家屬可在大屏幕和手機上找到與逝者相對應的生態葬位置,從而實現虛擬祭掃。(完)
- 專題:網絡中國節·清明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18:33
- 2024年10月22日 10:46:45
- 2024年10月22日 10:28:56
- 2024年10月22日 09:46:05
- 2024年10月22日 09:29:08
- 2024年10月22日 08:30:10
- 2024年10月21日 21:34:43
- 2024年10月21日 18:07:48
- 2024年10月21日 15:56:09
- 2024年10月21日 13: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