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浙南“華僑島”:三聲“有信心”透見現代化
(二十大時光)探訪浙南“華僑島”:三聲“有信心”透見現代化
中新網溫州10月21日電(記者 邵燕飛 項菁)秋風拂面,金色稻谷豐收在望,正是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七都島最美時節。和這片“希望的田野”一樣,二十大報告也燃起了島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七都島四面環江,與溫州市區一橋之隔,形如一片葉子飄在甌江上。
該島因江海潮水漲落間泥沙淤積而成,曾是渡船碼頭。12.7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上,超3.7萬七都兒女分布在32個國家和地區,故名為“華僑島”。而今,“科技島”“田園島”“世界之窗”等別稱如云,科技與生活、華僑與鄉愁在此交匯融合。
放眼新時代十年變革,“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并被寫入二十大報告,成為未來指引。黨的二十大期間,記者走訪七都島,島民一聲聲“有信心”道出了七都島十年蝶變,也篤定了基層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
何探現代化?科技點亮“甌江明珠”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科技島項目!”聽完二十大報告,國際未來科技島產業發展中心總經理王怡帆受訪時堅定地說。
隨著2020年政、學、企多方簽約,“國際未來科技島”成為七都島的“新坐標”。作為運營方一員,多年專注產業發展的王怡帆在此駐點,在其看來,“七都島正以‘國際未來科技島’為方向續寫溫州創新史”。
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二十大報告將“高質量發展”當作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引擎。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溫州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如今,在素有“甌江明珠”之稱的七都島,高質量建設“國際未來科技島”是其邁向現代化的關鍵一步。
走進七都島,綠化帶上的“國際未來科技島”大字十分惹眼。該科技島首個項目——國際智慧灣正在加緊建設,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根據規劃,該項目將以科技創新創業為核心,立足“甌江明珠”區位優勢,重點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主干,以智能制造、生命科學為方向,以金融服務為支撐的“1+2+1”產業生態體系。
如何讓繁忙的“施工圖”變為創新泉涌的“實景圖”?王怡帆舉例稱,七都島有“2小時通達長三角”的區位優勢,也有“政府科創政策+科技島‘一島一策’+澤大創城專項扶持”三項疊加政策優勢。
走訪該島科技服務工作站時,一家新進駐的物聯網企業正在改造基地?!拔覀兿M艳k公基地改為一個智慧城市的模擬駕駛艙,融入交通監測、消防感應、燈光節能等可觸可感的技術,讓國際未來科技島管理更加智慧、高效?!睖刂菔幸字侵悄芸萍加邢薰究偨浝韰柦鹌绞茉L時說。
打造甌越院士之家、世界青年科學家學術中心,落戶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π社區……科技創新正不斷融入七都島,并點亮“甌江明珠”。
王怡帆談及,國際未來科技島項目如同國家整個創新體系中的一根“毛細血管”,完全符合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數字中國”戰略要求,“我們完全有信心將這個項目打造成為溫州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截至今年9月,包括易智智能、美仁谷等在內的23個項目已落地,總投資額4.8億元。同時,國際未來科技島首支3億元規模的科創子基金已通過評選,今年年內有望落地。
何走共富路?歸來燕筑夢“島上田園”
“聽了二十大報告心里很振奮!”2013年,包愛通從意大利回國返鄉,當起了樟里村“領頭雁”,他和記者感慨地說,“十年村書記沒白當,我有信心帶頭繼續把未來鄉村搞好!”
樟里村有1000多名僑胞僑眷,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制約,該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落后村。談起村莊變化,包愛通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作為一名歸國華僑,十年來,包愛通帶領鄉親們一起整治村容村貌、治理鄉風文明、弘揚華僑文化……如今的樟里村,已摘得“全國文明村”“浙江省3A級景區村”等諸多榮譽稱號。
走進樟里村,丹桂縷縷飄香,江南水鄉盡收眼底。一條樟里河穿村而過,樟里書吧、老包咖啡、花藝空間等一系列文藝元素點綴在河道兩岸,臨水而建的民房墻面上,繪制了一幅幅“小橋流水人家”畫卷。置身其間,古樸舒適之感撲面而來。
包愛通告訴記者,村里五、六家咖啡館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年輕人開的,“這些年,越來越多鄉賢返鄉,參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建設”。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浙南著名僑鄉——七都島上,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越來越美,“歸來燕”“飛來燕”串起了七都島共富路上的新奔頭。
在七都島東南面的“鷺野星空”大白熊營地,水稻、秋千、露營、咖啡等元素聚集,昔日的荒地變身美麗田園……這是從歐洲回國的華僑軍哥(化名)的“理想家園”,如今也成為島民和游客的“詩和遠方”。
“變化非常大!我小時候這里還是個漁村,現在是高樓林立,而且不乏田園風光?!?年前軍哥返鄉,和合伙人一起向村集體租了農房和土地,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我們還在島上一座水庫旁投資了一座中式和日式結合的網紅餐廳,希望能豐富島上業態”。
天氣晴好,沿著七都島堤塘綠道騎行,彩色的格桑花浪漫綻放,島嶼風貌收入眼簾。在軍哥眼里,“中國鄉村其實很漂亮”。他期待,在七都島未來建設中,保護好鄉村風貌和傳統建筑,同時加強島嶼交通建設。
其實,從標準堤塘、七都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到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等“五美”創建一體化推進,多年來,七都街道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而像包愛通、軍哥這樣的返鄉華僑,也不斷匯聚起優勢資源,通過先富帶后富,筑夢現代化之路。
何處載鄉愁?“僑”扮靚“世界之窗”
“我們有信心、有底氣繼續對外講好僑鄉故事,做開放包容的‘世界之窗’!”聽完二十大報告,作為七都島帶頭人,七都街道黨工委書記葉正茂受訪時如是說。
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對于七都島而言,精神文明體現在僑文化、僑力量之中。
“七都島上42%的企業由歸國華僑或留學生創辦,6個村莊中一半村書記是歸國華僑?!比~正茂介紹說,其不僅要做好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的文章,作為僑鄉,也要求他們利用優勢資源,擦亮對外交流、對外開放之窗。
位于七都島的溫州市海外傳播官基地就是一扇重要窗口。
溫州70萬華僑華人分布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依托其獨特優勢,溫州市海外傳播官基地于2018年3月成立,現已打造形成海外傳播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涉僑涉外服務中心。
以僑為橋,溝通中外。這些年來,該基地通過新隊伍、新路徑、新載體、新陣地、新機制等建設,聯播、直播、走播、聲播、文播等開展,以民間視角傳播中國故事。
這些年,海內外七都兒女凝聚起的鄉情鄉愁,成為扮靚“世界之窗”的精神動力源。
“留守七都的僑眷老人非常多。30年前,美國僑眷黃芳仁(已故)發起公益慈善行動,在吟州老人亭為老人和行人免費提供伏茶?!比~正茂談及,2016年,吟州老人亭提升改建成村文化禮堂,又名晚晴亭,夏施伏茶、冬施粥,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湯圓……一年四季傳遞愛心和溫暖。
小小晚晴亭,聯結千萬家。在殷殷善德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僑胞僑眷加入義工隊伍,為晚晴亭捐款捐物,還定期為留守老人、來往行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如今,晚晴亭已成為“世界七都人”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的“精神地標”。
從偏遠鄉鎮的渡船碼頭到建設中的“國際未來科技島”,從外出就業創業到人人向往的詩意樂園……新時代十年變革,如七都島所聞,看得見、摸得著,承載著濃厚鄉愁和現代化愿景。
在葉正茂看來,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人民所需,是國家自信的體現。而那一聲聲“有信心”是奔向現代化的底氣,是化作實際行動的勇氣,也是這座“華僑島”凝聚力量、釋放動能的精神財富。(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1月10日 18:46:57
- 2024年11月10日 15:56:28
- 2024年11月10日 15:54:02
- 2024年11月10日 15:53:52
- 2024年11月10日 14:36:41
- 2024年11月10日 11:21:15
- 2024年11月10日 10:38:10
- 2024年11月10日 10:33:52
- 2024年11月10日 10:29:25
- 2024年11月10日 09: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