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將全力配合立法機關做好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研究工作
中新網成都11月8日電 (記者 張素)“環境法治與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8日在成都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已形成包括30余部法律、100余件行政法規和1000余件地方性法規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法典是立法的高級形態。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第六巡回法庭庭長楊臨萍在會上作主旨發言時說,在中國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成效顯著的時代背景下,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成果為指引,傳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國優秀傳統生態思想,認真梳理和總結生態環境法治實踐,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生態環境法典,既是中國環境法治成果的集中總結升華,又是未來中國環境法治體系的基本立法,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大作用。
有評論認為,中國的生態環境立法經歷了4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覆蓋最全面、制修訂最活躍、成效最明顯的立法領域之一,中國生態環境法治建設也已進入立法力度最大、監管執法尺度最嚴、法律制度實施效果最為顯著的時期。
在專家學者看來,規定統一協調的環境法律責任體系,對于保障生態環境法典各項具體制度的有效實施意義重大。
面向構建環境法律責任體系,楊臨萍指出,應當堅持生態環境恢復為核心,整合環境保護法及各單行法,以及刑事、民事、行政相關部門法中的環境法律責任條款,豐富完善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等重要制度規則,構建因同一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引發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程序銜接和責任協同機制,實現法律責任的公平適用。
談及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楊臨萍表示,關鍵是要改變現行環境保護法“污染——治理”的傳統治理路徑,增加規定生態新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起生態產品的權益確認機制、交易機制和保護機制,讓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勞動力、資本、技術等一樣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生產要素,使生態環境中蘊含的經濟價值能夠在經濟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夠體現、能夠變現。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將全力配合立法機關做好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研究工作,結合環境審判實踐,圍繞立法中的重點問題深入開展調研,為編纂出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系統規范協調的生態環境法典貢獻司法智慧。”楊臨萍說。(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1月09日 17:55:15
- 2024年11月09日 17:32:51
- 2024年11月09日 16:31:09
- 2024年11月09日 13:41:09
- 2024年11月09日 12:48:13
- 2024年11月09日 12:27:26
- 2024年11月09日 12:22:24
- 2024年11月09日 10:13:42
- 2024年11月09日 08:56:14
- 2024年11月08日 2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