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將為研究耀斑機理等做貢獻
中新網上海9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24日搭載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
復旦大學方面當日披露,“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由該校與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空間公司)聯合研制。該衛星裝載“核科一號”對日紫外光譜儀、毫米波大氣濕度廓線探測儀等載荷,采用空間公司自主開發并經過在軌驗證的SASTX-50微納衛星平臺,運行在500km太陽同步軌道。
該衛星將圍繞太陽大氣數據和瀾湄區域大氣數據開展跨國科學研究,為瀾湄六國開展太空觀測與技術應用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平臺。
據悉,“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是一顆重約50公斤的小衛星,收起太陽能電池板后形狀為長寬高各50cm的立方形。該衛星搭載兩個載荷。其中,主載荷為“核科一號”對日紫外光譜儀,旨在獲取紫外波段太陽大氣的精細光譜,有望在280nm波段首次獲得來自中國衛星的優于0.1nm精度的耀斑精細光譜,并利用這些衛星觀測數據,驗證和發展理論模型,從而更好地模擬和預測太陽爆發活動。該載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馬余剛指導,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系)楊洋副教授團隊負責設計研發。
據了解,太陽的耀斑環觀測研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國內對耀斑進行優于0.1nm的280nm波段光譜線型觀測尚屬空白。該載荷將針對太陽表面活動的特征紫外光譜線進行觀測和空間掃描,實現中國首次對該波段的極光譜觀測。這些紫外波段對日光譜,能有針對性地獲得耀斑環運動光譜的特征數據,為研究耀斑機理實現空間天體的預測做出來自中國的數據貢獻。這些數據以及研究成果后續將為中國未來航天和深空探索提供基礎物理和數據的可靠支撐。
楊洋介紹,太陽觀測載荷的研制根植于核科學與技術系在天體實驗室物理領域的積淀以及在紫外光譜儀研制上的經驗,在光譜學應用原理、紫外波段觀測技術等多方面進行創新探索,開拓了自主研制空間高精度紫外光譜儀的新技術領域。
衛星搭載的第二個載荷是毫米波大氣濕度廓線探測儀,微波遙感能穿透云雨,觀測風暴內部結構,準確顯示三維大氣溫濕度廓線分布場。該載荷獲取的數據可服務中國黃河、長江、珠江等水系等水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災害監測、海洋管理等,為水資源監測和預警提供數據支撐。“衛星搭載的太陽觀測與大氣觀測兩大載荷,分別實現空間天氣預報的基礎研究、大氣水汽含量分布的基礎研究。”楊洋說。
另據記者了解,“核科一號”還附載一套由復旦大學教授周鵬設計的“青鳥”二維通信與存儲芯片測試裝置。該裝置是國際首次測試二維半導體芯片在空間中的特性,為開拓其高可靠性應用奠定重要外空實驗基礎,有望為中國空間電子器件帶來跨越式發展。
據悉,衛星計劃利用復旦大學自研“核科一號”對日紫外光譜儀,觀測太陽表面活動中高分辨率的鎂離子特征光譜線,解譜獲取其等離子體的運動規律,為相關太陽活動理論的驗證、空間天氣預測模型的建立,貢獻中國團隊的實驗觀測數據和研究。校方透露,今后將設立國際聯合研究項目,攜手瀾湄流域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高校和研究機構,通過數據共享、聯合科研、合作培養等方式,邀請瀾湄國際青年聯合開展科研實驗,為瀾湄六國青年學者提供交流學習平臺。(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