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長江經濟帶自然生態優勢怎樣更好地轉化為經濟社會優勢?全國政協委員這樣說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陳靜)當下,長江經濟帶正探索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優勢,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正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吳瑞君特別關注推進長江經濟帶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問題。她希望加快建立這一機制。
吳瑞君通過調查發現,相關地區對已建成的生態環保項目持續投入不足,缺乏系統性和長效機制,也影響了各方積極性的發揮。她直言,盡管長江經濟帶森林資源豐富,但碳匯標準未充分體現其生態價值,導致單一種植問題。
此外,這位委員認為,目前,生態產品市場供需不匹配,難以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的市場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如何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吳瑞君認為,應該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自上而下進行制度保障,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念和要義有機融入長江經濟帶各級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林業發展規劃等重要實施規劃中;同時,將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列為政府主要工作之一,強化部門間協同配合,形成合力。
在吳瑞君看來,政府、專業機構、科研機構、學者等應共同參與,制定出核算體系的可行方案,確保核算規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同時,各方還應該實現對不同生態空間內的生態產品價值的差異化推進、精細化管理。”吳瑞君介紹,可以根據主體功能區類型,制定不同的考核評價標準:對于重點生態區,可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創新舉措和實施效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對于劃入生態紅線的自然保護地等核心保護區,可側重于通過稅收、生態補償、發展權共享等路徑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在一般自然生態空間,引入市場機制,進行自然資源資產權屬交易探索,以優質生態資源經營為載體,發展綠色生態消費,實現生態資產的價值盤活與增值。
此外,她認為,應該調動社會資本力量,完善生態產品市場化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產品惠益互利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
吳瑞君表示,政府應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區域綜合開發,包括生態環保類項目,如流域生態修復、廢棄土地生態修復等;與此同時,促進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上下游生態產品流轉消費關系,建立跨省異地合作開發機制,實現下游地區人才、資金、技術向中上游地區流動。(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