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臺生林辰:心理學博士生如何應對“就業壓力”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 題:清華大學臺生林辰:心理學博士生如何應對“就業壓力”
作者 張楊彬 楊程晨
“今年打開招聘網站的時候你會蠻驚訝,沒想到現在要求心理學專業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多,像心理咨詢、心理服務這些,前幾年可沒有這般‘榮景’。”聊到當下大陸就業市場對具有心理學背景求職者的需求,即將畢業的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博士生林辰感到驚訝。
來自臺北的林辰已在北京度過六個年頭。2015年,他從臺灣嘉義的中正大學畢業,本科、碩士主修犯罪學,之后在校內一個防治藥物濫用的研究學會工作。彼時,兩岸學術領域交流頻繁,師生互有往來。林辰也因此時常接觸到大陸的專家學者。
當時不止一位大陸師長對剛入社會的林辰推介,若有讀博深造計劃,不妨北上大陸一試。2017年,林辰辭去工作,來到北京攻讀博士學位,成為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的第一位臺灣博士生。
“剛來的時候經常流鼻血。”回憶起初來乍到的不適應,林辰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干燥的氣候和擁堵的交通,確實讓自己頭疼了好一陣。“北京太大了,有時候你看地圖上很近的兩個地方,抵達就要快兩個小時。”
比起生活方面的不適應,學業上的“不順遂”帶給林辰更大的挑戰。“我原本學的是犯罪學,相對于心理學會更宏觀一些。心理學(尤其是博士研究)會聚焦更細微處抽絲剝繭,兩者存在不少差異。”
最初幾年,林辰聽從導師建議,走進最基礎的心理學課堂,和本科生、碩士生一起上課,為博士科研工作打基礎。師從著名心理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讓他的學術視野大為拓寬。即便受疫情影響,有一年多時間只能在線上課、做學術交流,林辰最終仍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預計今年10月正式畢業。
清華園的生活臨近尾聲,林辰如同其他應屆畢業生一樣面臨就業選擇。近年來,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年輕人要找到心儀的工作并不容易。
雖然林辰對此早有預判,但令他意外的是,心理咨詢服務崗位的需求卻很旺盛。
“對于心理咨詢服務這一塊,目前大陸的需求是在增長,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和資金都在進入這個行業。”他介紹,相較而言,臺灣的心理咨詢行業起步較早,目前也更為完備,對新晉從業者的執業要求較高。
林辰認為,當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壓力增大,心理咨詢成為當代人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在他看來,尋求心理咨詢也并非靈丹妙藥,咨詢師能給予的是壓力的舒緩和不良情緒的調解,讓人們可以在相對健康、理性的心理狀態下處理問題。“這對于現代人可能并非易事。”
目前,林辰剛剛搬離清華大學的宿舍,租住在校外,并選擇了一間心理健康服務公司實習,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雖然就業去向尚未完全明確,但有一點林辰十分確定,就是留在大陸。
“其實從大陸畢業的絕大多數臺生,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都是愿意留在大陸的。我們大部分人來這邊就學,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林辰對記者說。
當被問及可以給新來的臺生哪些建議,他說,先給自己更多時間去了解,包括周圍環境、工作文化等,同時也了解自己是否能適應環境。“不要太急躁,也不要給自己太多設限,放寬心去感受、去體會。”(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1:08:38
- 2024年10月22日 10:40:34
- 2024年10月22日 10:35:46
- 2024年10月22日 10:11:01
- 2024年10月22日 09:39:56
- 2024年10月21日 22:09:49
- 2024年10月21日 20:16:44
- 2024年10月21日 16:49:55
- 2024年10月21日 15:55:25
- 2024年10月21日 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