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共建“一帶一路”,下一個十年“工筆畫”如何繪制?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鄭嘉偉 王濤)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依托,在國際合作方面不斷開辟新路徑,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在全球發展前景依然黯淡的背景下,外界熱切關注中國將如何為共建“一帶一路”下一個十年繪制高質量發展的“工筆畫”。
攜手共促制度型開放
多位專家、學者指出,與共建國家強化標準對接,攜手共促制度型開放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制度型開放,為"一帶一路"沿線貿易暢通、項目落地等進一步消除壁壘。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各領域不斷改革制度、優化規則,與共建國家接軌,在不同制度平臺間建立政策協調對接機制。目前中國已累計與30多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協議,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促進沿線各國經濟深度融合的規則標準“軟聯通”進一步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表示,未來共促制度型開放不能單純套用現行國際貿易、金融等機制,而是要與共建國家攜手合作,更加主動參與世界經濟發展議題,努力推動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不公正、不合理制度機制的改革,積極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優化,有效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發言權。
凝聚更多發展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晨星告訴記者,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自然災害與氣候變化等諸多因素相互疊加,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多具體要求,中國要凝聚更多發展共識,講好“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求增長、謀發展的“心里話”和“體己話”。
王晨星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中國未來除繼續供應能夠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穩步增長、社會長治久安的公共產品外,還要重點提升公共產品的數字化、綠色與健康成色,以產品凝聚共識,共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一帶一路”。
“展望下一個十年,共建‘一帶一路’要更好地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充分照顧共建國家各種需求,少一些‘我的發展’和‘他們的發展’,多一些‘我們的發展’”。王晨星說。
持續強化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措施和起點,為共商共建提供社會基礎和民意保障,又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和終點,是檢驗相關合作最終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副會長戶思社表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還要持續強化民心相通。
在戶思社看來,持續強化民心相通關鍵要打好“文化牌”。他舉例說,2016年是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去世400周年,中英兩國共同舉辦了紀念兩位文學巨匠的活動,莎士比亞故鄉和湯顯祖故鄉結為了友好城市,中國的《牡丹亭》進入了莎士比亞故鄉斯特拉夫德,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典范。
戶思社建議,中國未來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搭建更多人文交流舞臺、建設更多文化品牌項目,民心相通才會持續“充值”。(完)
- 專題:2023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