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司法溫暖可觸可感直抵民心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今日說法》欄目推出的特別策劃《邊疆法庭》受到廣泛關注。該策劃共推出“走進草原深處”“暖心的審判”“黃泥河邊解紛爭”“黑土地上化心結”四期節目,聚焦邊疆基層人民法庭審理的民生小案,生動展現邊疆地區人民法庭自覺將司法服務融入老百姓的生活,用心用力用情化解矛盾糾紛的真摯為民情懷。
大拇指被收割機割傷如何索賠?女兒離婚了,寄養在“女婿”家的53只羊何去何從?兄弟姐妹間承包土地怎樣劃分?兩個村寨一處水源如何分配?……紀錄片中的件件“小案”看似家長里短,卻連民生更連民心。人民法庭是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是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邊疆法庭是“基層中的基層”,是離老百姓的“小案”最近的地方。《邊疆法庭》通過生動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邊疆地區人民法庭樹牢“如我在訴”意識,堅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秉持著對法律的信仰和對群眾深厚的情感,結合入戶調解、巡回審判等形式,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為人民司法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在觀看《邊疆法庭》過程中,讓我最為動容的是“走進草原深處”這期中,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人民法院杜爾基人民法庭為了妥善化解因大拇指被收割機割傷的糾紛,承辦法官走進草原深處、走到群眾身邊,實地勘測、釋法明理、反復調解,在不懈的努力下,兩名被告當場向原告支付賠償款,使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訴訟并非矛盾糾紛化解的最好辦法,只有從源頭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邊疆法庭把調解現場“搬”到了群眾家門口,深入群眾、就地辦案,用腳步和汗水保障人民群眾訴訟權益,用專業和責任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筑牢邊疆安全穩定屏障,這正是司法工作人民性的最佳注解。
人生百態里蘊含著社會民生,“小案”用心辦理體現著司法的溫度。節目中的法官和案例對全國各級法院也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帶動和示范作用。順應民意、盡力而為,著力提升案件辦理的精度、速度與溫度,努力讓司法溫暖可觸可感、直抵民心,是邊疆法庭的初心,也是人民法院的初心。(張麗)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