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黃土高原窯洞“普查記”
中新網寶雞11月11日電 題:記者手記:黃土高原窯洞“普查記”
作者 周昕
清晨,細雨密密地斜織著。
進入廠區,上午的“主場”就在眼前的5孔窯洞里。作為中國西北古老而又獨特的居住形式,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
近日,記者隨寶雞市文物普查隊第五小隊,來到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的勝利機械廠舊址,親身參與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實地調查工作。
“陜西是三線建設的重點省份之一,勝利機械廠的就是根據三線建設的需要成立的。”陜銅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營管理處處長吳文戈介紹,所謂的三線建設,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中西部地區開展的一場大規模基礎建設。
站在窯洞門口,一陣寒意迎面而來。安全隱蔽,冬暖夏涼,施工簡便……是窯洞被投入于生產的重要原因。
“窯洞這樣的室內建筑,我們在普查時要按照邏輯順序拍照片、測數據。”隊員鄭麗娟說。5月開始普查工作以來,鄭麗娟總結出不少心得,在洞內要把每一個數據測量得盡量詳細,標注出拐點和標志物等,能夠提升內業(外出普查后的整理工作,與外業相對)的工作效率。
按下“READ(讀取)”鍵,紅外線測距儀發射出的光線水平地打在對面的墻壁上,普查隊員鄭麗娟開始測量洞口的寬度和高度。“洞口寬度3米,高度3米1,為雙開門木門。”記者一邊在本子上記著,一邊跟隨鄭麗娟前往下一個測量點。
講禮貌,講衛生……窯洞內的墻壁、穹頂上還殘存著不少字跡斑駁的標語和宣傳畫。這是生產年代的剪影,亦是我們與歷史對話的媒介。
“類似的痕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文物的年代。”鄭麗娟說,遇到拿不準稱呼的物件先及時拍照,回去再找資料進行學習。
來自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的鄭麗娟被隊員黃成親切地稱呼為“好學姐”。“不怕苦,肯學習,每一個標本她都會向老師們請教年代、質地等相關信息,為我們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是延安大學畢業的隊員黃成評價道。
記者握著十厘米見長的紅外線測距儀,和鄭麗娟各自站在兩端的洞口處,準備測量其中一個側洞的縱深。“把紅外線打在我的腳上。”鄭麗娟在對面喊道。
但實際遠比想象得困難。
曲線的側洞給測量造成了困難,人手控制下的紅外線不停地抖動,很難在目標點上保持位置。
“放在地上,不要抖!”鄭麗娟在遠處指導記者。
1分38秒,22.7米。記者終于讀取出了洞的縱深長度。
“這都是需要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老師們在其中對我們傳幫帶的作用很大。”鄭麗娟笑著說。
“筆直進入,10米處向右偏,有兩個耳洞,隨后兩個拐點……”測量完畢,鄭麗娟拿過筆記本,開始憑借記憶畫出了窯洞的內部結構。
鄭麗娟和30余名隊友們,用雙腳探尋著一個個“扶風明珠”。歷時20余天,共登記470余處文物點。作為新發現的點位之一,根據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認定標準,陜西省勝利機械廠舊址被認定為近現代重要史跡。
與普查隊員一起工作的時間里,記者見證著他們因為撿到元素信息豐富的標本而開心不已,每一份沉甸甸的“收獲”都足以慰勞無數個疲憊的日夜。(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4日 19:43:39
- 2024年12月24日 15:10:36
- 2024年12月24日 14:28:33
- 2024年12月24日 09:27:45
- 2024年12月24日 08:58:46
- 2024年12月24日 08:17:10
- 2024年12月24日 07:51:34
- 2024年12月23日 20:37:36
- 2024年12月23日 16:40:35
- 2024年12月23日 16: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