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焦慮? 不妨打下心理熱線
調查|因疫情而焦慮?不妨打下心理熱線,你需要找人說說
“身邊同事陽了,我也陽了,幫不上忙,怎么辦?”“我陽了,什么時候能轉陰?”“我怎么還沒陽,什么時候陽?”
疫情之下,很多市民產生了焦慮情緒,有些心態較好,自我調節。有些容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此時,就需要心理疏導和心理援助。
記者采訪了400-903-0890心理服務熱線和社會心理督導師,聽他們說說在疫情期間如何排解焦慮情緒。
從深感無力 到再次堅定
為方便市民在疫情期間尋求心理疏導和心理援助,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于12月8日開通了心理服務熱線400-903-0890。開通一周以來,熱線24小時有專人值守,已開展心理疏導和慰藉服務近百人次。
“你好,這里可以做心理咨詢嗎……”上午10點,接線員房偉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對方的聲音有些顫抖,可以聽出撥打這通電話花費了很大的勇氣。
來電求助者是社工小王,他染上了新冠,幾天下來身體仍未見好轉。躺在病床的她,又聽聞其他同事也一個接一個倒下。“原本我們社區20多人,現在就剩幾個人了。”
仍然奮戰在一線的同事越來越少,自己卻幫不上忙,一股無力感和自責涌上心頭,也讓她的情緒幾乎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她偶然搜索到了這條400心理服務熱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才撥打了過來。
“我能感受到你特別有責任感,也特別想做貢獻,其實你能打來這通電話,已經非常棒了!”相比于“心理咨詢”,房偉更愿意把接聽熱線電話稱為“心理陪伴”。她告訴小王,想要盡快重返崗位,第一要務就是要養好身體,而養好身體的前提,就是要保持一個健康平和的心態。小王能打來電話,證明她不愿意被情緒擊垮,而是想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是一種特別積極、值得肯定的做法。
半個小時的通話中,素未謀面的小王和房偉,一個人訴說,另一個人像朋友一樣傾聽并給予鼓勵。原本心情漸漸緩和的小王,聊到之前在崗期間的工作,情緒又有了些波動。“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們一直吃住在社區。有的大姐,家里孩子高三了也沒辦法陪,還有的孩子很小也只能放在爺爺奶奶家……”說著,小王止不住哭了出來。
“我聽到你流淚了,我試著問問看,如果你能聽懂自己的眼淚,你覺得它最想說的是什么?”房偉的語言溫柔而平實,只為了喚醒小王內心的堅強和力量。沉思過后,小王的話語重新透露出了堅定:“我覺得它想說,讓我快點好起來。”
“你一定會的。”
前一通電話 這通就用上
排到下午班的孫麗波,從下午2點一直要工作到夜里10點。此前她擔任過多年的醫務社工,也學習過專業的心理知識,在醫院給病人開展過很多次心理撫慰服務。這次聽說要建立這條新的心理熱線,需要接線員,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既然學了專業知識,就應該努力幫助更多的人。”
熱線建立之初,就考慮到了目前全市各區眾多養老機構,由于長期封閉管理,無論是入住老人、護理和管理人員還是老人家屬,在長時間的慢性應激狀態下,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調整心態、疏導情緒和壓力尤為重要。接線過程中,讓孫麗波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在院老人的女兒打來的電話,對方在電話里的聲音十分激動。
“我就想給我爸送個蛋糕怎么了?”“見一面都不行嗎?”……從對方的話語里,孫麗波聽出了不理解。恰巧,就在這通電話之前,她剛剛接到一位養老院院長打來的電話。
“您知道為什么除了應急藥品,其他東西都不讓送也不讓探視嗎?”院長說,院里的工作人員,有的也因為長期的封閉管理產生了焦躁情緒。而即使層層設防,在這輪疫情當中,還是有其他養老院“中了招”,出現了聚集性疫情。“他們也想回家看家人啊,但為了對在院老人的安全負責,他們還是堅守在一線。”
孫麗波把院長的故事轉述給在院老人女兒:“現在社會面剛剛放開,如果稍有不慎,之前全院員工做的一切努力都會前功盡棄,咱們年輕人得了病還能挺一挺,老人的身體可承受不住啊。”孫麗波能感受到,對方這時已不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也學會了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理解別人。“面對疫情,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和問題,也都需要努力面對和克服,您說對嗎?”
編段子 是啟動了幽默防御機制
“面對疫情,情緒會有千千萬萬,其中主要還是焦慮。”社會心理督導師李媛媛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街道的社會心理服務中心,接到過很多求助電話。
陽了的,擔心傳染給家人、同事,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康復。沒陽的,在焦急等待什么時候陽。轉陰的,害怕社會對他的歧視。
“這些情緒,主要還是來自于對疫情的不了解,我們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也是著重讓大家知道,現在疫情是一個常態化的事情,不要過于恐懼。”
李媛媛說,對已經陽了的求助者,除了普及一些新冠的知識,還會告訴他們心情愉悅對康復有幫助。“我會主動詢問他們有哪些興趣愛好,閱讀、美食或者找人聊天,都可以在力所能及之下,做這些事情。”心理焦慮,需要支持系統的幫助。這個支持,來自家人、朋友、同事,也靠自我調節。“各個街道還都設置了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可以尋求幫助。”
沒有陽的求助者,李媛媛主要協助他們平靜面對未知,“平常心對待即可”。還有些求助者,已經由陽轉陰,但是擔心同事、朋友對自己有偏見。李媛媛說,早期可能確實會存在一些回避和歧視的情況,但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歧視已經很難發生。“身邊的陽性人群,成了較為普遍的情況,誰還會歧視,不必擔心。”
最近,網絡上還流傳著很多關于疫情的幽默段子,尤其很多段子顯示,北京人面對疫情,堅強而樂觀。李媛媛認為:“正向的、自嘲的段子,其實是表明我們人體啟動了幽默防御機制。”一個幽默的人,通常人際關系是不錯的,他說一些幽默的話,傳遞幽默的段子,可以幫助到身邊的人。“能放松一下心情,當然是好事。不過,也要注意,過猶不及。過度幽默自嘲,也是一種極度焦慮的表現。”(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莫凡 孫毅)
- 專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1月08日 18:20:08
- 2024年11月08日 13:47:58
- 2024年11月08日 13:44:36
- 2024年11月08日 09:35:44
- 2024年11月08日 09:14:11
- 2024年11月08日 07:41:53
- 2024年11月08日 07:27:56
- 2024年11月08日 07:19:40
- 2024年11月08日 07:18:34
- 2024年11月07日 2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