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盧旺達咖啡、奧地利巧克力、烏拉圭牛肉……進博會原來這么好吃!

分享到:
分享到:

盧旺達咖啡、奧地利巧克力、烏拉圭牛肉……進博會原來這么好吃!

2024年11月11日 10:38 來源:國是直通車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參觀者挑選來自馬來西亞的曲奇餅干。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文/馮玲玲

  新西蘭牛奶、盧旺達咖啡、奧地利巧克力、澳大利亞藍莓……在第七屆進博會上,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成為人氣最旺的展館之一。在這里,不出國門便可吃遍全球,體驗“舌尖上的盛宴”。

  共享進博紅利

  走進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國是直通車首先看到新西蘭參展企業紐仕蘭乳業展臺。作為七次參展的“全勤生”,紐仕蘭帶來了其今年的全球首發新品——一款全鏈路低碳牛奶。此外,紐仕蘭還組團21家新西蘭本土企業一起亮相進博會,共同實現代表性產品的進博“首秀”。

在紐仕蘭展臺,中國消費者正在品嘗新品牛奶。馮玲玲 攝

  紐仕蘭如此鐘情進博會,是因為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進博會帶來的“甜頭”。

  紐仕蘭亞太區CEO盛文灝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介紹,現在紐仕蘭推出的新款牛奶從中國一、二線城市布局到四、五城市以及縣城,僅用3個月時間,而原來需要一年半左右。鮮奶從新西蘭牧場到中國餐桌從原來的8天縮短到3天,銷量從每周3千瓶增加到每周最高8萬瓶,是參加進博會前的26倍。

  同樣是進博“全勤生”的雀巢集團,今年帶來了來自全球14個國家的429款精選商品。在雀巢的可持續發展展區,用咖啡膠囊再生材料制作的滑板、自行車、運動鞋等展品吸引了不少觀展者。

在雀巢展臺,用咖啡膠囊再生材料制作的自行車。馮玲玲 攝

  雀巢集團執行副總裁、雀巢大中華大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西強表示,中國食品行業的需求不斷升級,從吃得飽、吃得好轉向吃得健康,并從體驗中獲得快樂。進博會在吸引全球資源的同時,也將中國的發展觀帶給了世界,為外資企業提供了雙向溝通、發展共贏的便利與保障。

  中國企業,也把全球美食帶到國內。連續7次參會的伊利表示,進博會讓更多海外優質產品走進國內市場,今年伊利攜大洋洲乳業帶來多品類健康產品,參展的金典新西蘭純牛奶、金領冠睿護奶粉、牧恩黃油等產品,均來自新西蘭南緯45°的黃金奶源帶。

  近年來,中國食品飲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中國食品飲料市場規模約為11.71萬億元,同比增長3.75%。

  跨越山海赴進博之約

  除了世界知名食飲品牌,跨越山海共赴進博之約的,還有憑實力“圈粉”的各國明星產品。

  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咖啡香氣不時飄來,一處專門展示盧旺達咖啡的展臺吸引了不少人品嘗。正在逛展的李女士品嘗了一小杯盧旺達咖啡,覺得口味香醇,“更有咖啡的香味”。

  盧旺達的火山質土壤賦予了當地咖啡豆獨特的花香和果香,盧旺達咖啡也成為展區的“明星展品”之一。盧旺達咖啡展商告訴國是直通車,展架上咖啡所使用的咖啡豆均來自非洲,在中國加工制造后,變成一包包咖啡到達消費者手中。

  進博會為盧旺達咖啡豆提供了機會。盧旺達駐華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奧(James Kimonyo)此前表示,進博會拉近了盧旺達農民和中國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現在每售出一包咖啡當地咖啡豆種植戶就可以多賺4美元。

盧旺達咖啡展臺。馮玲玲 攝

  在偌大的展區中,奧地利品牌Zotter珍得巧克力的展位面積僅有45平方米,但長長的一條柜臺上并排羅列了120余款巧克力,引來不少人駐足嘗鮮。

  珍得同樣也是七年參展的進博“全勤生”。珍得中國區總經理方一敏對國是直通車介紹,今年珍得有30多款首發新品巧克力亮相進博會。珍得的可可豆來自秘魯、玻利維亞、多米尼加、伯利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

珍得巧克力展臺。馮玲玲 攝

  珍得在上海建立了海外唯一一家實體體驗店——上海珍得巧克力劇院。方一敏表示,希望更多人通過上海、通過進博會認識珍得,認識高品質巧克力。

  產自全球各地的水果也是進博會上的明星展品。

  來自澳大利亞的杰西懷特首次帶著澳大利亞藍莓來到進博會。杰西懷特拿著手里的藍莓向媒體介紹,這種澳大利亞藍莓主要用于出口,目前已經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價格在200港幣左右。“相信不久后就會與中國消費者見面。”

  得益于去年海關總署創新推出的“特許審批”政策,澳大利亞藍莓得以在進博會首次亮相。同樣來自澳大利亞的牛油果,此番也享受了進博會的“特許審批”政策得以入境參展。

  數據顯示,自去年進博會正式推出“特許審批”政策以來,已有貝寧菠蘿、阿富汗石榴、馬耳他金槍魚、尼加拉瓜牛肉等近50批次的食品及動植物產品通過該政策登上進博會展臺,其中有不少已經從展品轉化為商品。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