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五湖四海的思念——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掃英烈見聞
新華社沈陽4月4日電 題:來自五湖四海的思念——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掃英烈見聞
新華社記者于也童
陳壽玉推著輪椅上76歲的父親陳六街,沿著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的環形烈士英名墻一點點尋找。清明節前夕,父子倆從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的老家跋涉千里來到沈陽,只為找尋烈士英名墻上“陳福平”三個字,看一眼那闊別已久的親人。
“爸爸離家時,我還不到2歲,他這一走再沒回來,我多想再看他一眼。”陳六街說。
清明節前,記者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走訪看到,這里匯聚著五湖四海的思與念,有的人跨越千里只為“見一面”,有的人把思念化為飽含深情的信。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長眠著包括邱少云、黃繼光等在內的123位志愿軍烈士。2013年,中韓兩國達成將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議。2014年以來,累計已有913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安葬于此。
陵園中的烈士英名墻上鐫刻了19萬多名烈士的姓名。雖然他們當中許多人走后,連一方青冢也沒能留下,但他們永遠被人們銘記。
一縷忠魂,一份思念。“烈士故鄉遍布五湖四海。有的烈士家屬會親自來陵園,但他們中大多數人上了年紀,經不起奔波。考慮到家屬的難處,我們開展了‘代祭掃’活動,可以幫助大家獻花、讀信、擦拭墓碑。”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講解接待科科長王春婕說。
純白的茉莉花拼成白鴿,口中銜著一支翠綠的橄欖枝、瓶子里裝著幾顆青橄欖和清香的茉莉花茶……這是吳玉成給伯父準備的一幅特別的畫。“橄欖是我們家鄉特產、茉莉花是福州市花,畫的下方我們用榕樹葉、家鄉土、榕樹根拼成了‘致敬英雄’四個字。榕樹是我們家鄉的市樹,也寓意他終于落葉歸根,回歸祖國懷抱。”
吳玉成的伯父吳雄奎,是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人,1953年7月犧牲在異國他鄉。2020年,吳雄奎的遺骸從韓國迎回,經有關部門組織DNA信息比對,2021年和弟弟吳奎俤、侄子吳玉成認親成功。
“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王春婕說,工作人員會在清明節當天,把這幅畫擺放在烈士英名墻“吳雄奎”烈士的名字下,傳遞好每一份思念。
“幾十年來,家鄉發生很多變化。您當年離家走的鄉村泥濘小路,已是平坦道路了……如今,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離不開您和千千萬萬的戰友拋頭顱、灑熱血……”這是烈士林水實的家人從福建寄來的家書。“當時叔公身上綁著炸彈,在戰友們的掩護下,爬到敵軍坦克下引爆,我們不會忘記他。”林水實的侄孫林藝輝說。
“家書傳情,我們每年都會收到從全國多地寄來的很多家書,字字句句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深情。”王春婕說。
座座石碑矗立,棵棵松柏無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還有許多群眾自發前來祭掃,獻上一束白菊、親手擦拭墓碑、在烈士墓前深深鞠躬。“我是從安徽來的,雖然旅途遠,但就是想來看一眼英雄們,為他們獻上一束花。”從安徽來到沈陽祭掃的劉義東說。
“受爺爺的影響,我參軍了。如今我的兒子也成了一名軍人,正在西藏服役。這種傳承是對先烈的崇敬,對親人的思念,更是一種使命。”陳壽玉說。
- 專題:網絡中國節·清明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