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如何揚帆出海?文體名家分享“金點子”
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劉越)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如何讓中華文化“揚帆出海”成為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各界知名人士紛紛建言獻策,從多維度展現“文化輸出”這份考題上不同的思路與答案。
體育出海|多角度呈現嶄新、鮮活的中國形象
北京冬奧會無疑是2022年中國面向世界最閃亮的名片之一——參賽運動員將近三千人、與會媒體超過一萬人,覆蓋全球的影響力之巨大,讓參與其中的奧運冠軍武大靖深有感觸。
“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對北京冬奧會都贊不絕口。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說,有兩場奧運會同樣精彩、無與倫比,一個是2008年夏季奧運會,一個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是很高的評價。”8月29日,作為嘉賓出席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內容建設論壇的武大靖,談到了體育帶來的中華文化感召力。
武大靖告訴中新網記者,從讓很多國際運動員眼前一亮的奧運村,到冰墩墩雪容融,再到中國美食、中國文化,在各個領域,北京冬奧會都有“出圈”的精彩瞬間。“東北話僅次于冰墩墩之后,通過冬奧會向全世界普及了東北話。”武大靖笑著說。
北京冬奧會為何能輻射全球,甚至借由體育領域增強中華文化吸引力?究其原因,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亮眼的競技成績和堅實的媒體力量都是重要因素。一場綜合性國際大賽,賽場內外彰顯的是的中國速度、中國成就、中國理念和中國精神。通過傳媒的宏大敘事和細節體現,多角度呈現出一個嶄新而鮮活的中國形象。
世界上所有賽事都有自己的IP,而北京冬奧會的成功也在為中國體育IP的崛起“打樣”。觀眾對“點”的認可延伸到“面”上,對事件或人物背后的文化內核產生了解和喜愛,就是一個成功文化輸出案例。
作為親歷者的武大靖感慨說:“我們在海外有好多中國粉絲,每一場比賽他們都會專程去看。有這樣的一群支持者給我們鼓勵加油,我們并不孤單。通過比賽,更多國外的觀眾知道了我們,他們也會在現場去為中國隊加油。”
文化出海|科技樹下“敦煌飛天” 交響樂中“貴妃醉酒”
如果說賽場內外的成就折射出中華文明的躍動之美,那么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則彰顯著中華文明的厚重底蘊和深邃意境。科技與文化相伴前行,更為文明的賡續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正如從古絲綢之路到今“一帶一路”,始終被海內外高度關注的文化瑰寶敦煌,“數字化”正在讓文物走出國門,將東方之美輻射全球。
8月29日舉辦的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論壇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在演講中提到,莫高窟是集壁畫、建筑、彩塑于一體的世界文化遺產,如何將其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是一大難點。經過將近30年的數字化工作,如今已經完成了278個洞窟的數據采集,留下了一批非常珍貴的歷史檔案底片。
2016年,敦煌研究院通過互聯網將30個洞窟的高清數據公開免費向全球展示,訪問量高達1680萬人次。俞天秀告訴中新網記者,之前很多國外敦煌學研究人員只能依托于畫冊、文獻或一些局部畫面開展研究,如今從洞窟整體形制到壁面高清細節都一覽無余。“互聯網平臺搭建了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橋梁,全球人民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來共享文化遺產的知識,有利于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他說。
在敦煌文化插上數字翅膀漂洋過海,煥發生機活力的同時,梨園戲臺之上,“楊貴妃”醉酒后的莞爾一笑也引得臺下金發碧眼的觀眾掌聲雷動。作為本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的表演嘉賓,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艷給觀眾奉上了一場名為《梅派遇上00后》的表演,京劇《貴妃醉酒》和網絡熱曲《萬疆》的混搭贏得滿堂彩。
在王艷看來,國粹藝術對外輸出的關鍵點,一在于京劇本身的魅力,二在于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她回憶起2011年去歐洲巡演的經歷:“劇場座位基本上都是滿的,而且九成以上坐的都是外國人,謝幕要將近20分鐘。觀眾意猶未盡。”更重要的是,她不認為外國觀眾看京劇只是“聽個響”。
“咱們票友在精彩時刻會叫好,外國觀眾也會齊刷刷鼓掌。我們有時候低估了國外觀眾的欣賞水平,他們很懂戲。有的外國票友還提出,不要看純武戲,要看有情節、有表演的文戲。”她說。
尋求東西方文化共鳴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這是王艷的經驗之談。她曾在紐約新年音樂會表演過交響樂版《貴妃醉酒》,這一折京劇經典唱段經過全新創作和改編后,反響出乎意料的好。“交響樂版《貴妃醉酒》沒有京劇樂隊伴奏,我說‘那我怎么張嘴唱’?但畢竟是熟悉的旋律,經過西洋樂的包裝,以東方遇上西方的主題呈現后,在紐約演出時非常轟動。”
科技樹下“敦煌飛天”,交響樂中“貴妃醉酒”。科技和文明的相逢,文明與文明的互鑒,都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輝,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出海指明方向——保持藝術本身的純粹魅力,它可以跨越國界和語言的隔閡;同時擁抱科技擴大文化共鳴,讓全世界領略到更豐富、更多樣、更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瑰寶。
影視出海|為何沒有翻譯,很多外國觀眾也能看懂?
早些年間,電視劇《甄嬛傳》風靡大江南北,而后更進一步走出國門,受到不少外國觀眾的追捧和喜愛。影視作品帶來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是超乎想象的,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影視產業日新月異,也給文藝創作者們帶來了更多講好中國故事的機會。
曾在《甄嬛傳》中出演“溫太醫”,并擔任該劇禮學指導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張曉龍,同樣出席了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論壇。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談到了影視劇該如何“揚帆出海”的議題。他認為,影視行業對外的作品輸出在逐年擴大,穩中向好。
“《甄嬛傳》是一個標桿,包括《蒼蘭訣》、《沉香如屑》、《大秦賦》在海外都很受歡迎。一方面是制作水平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美、各民族有各民族之美。很多外國朋友覺得中國是一個神奇的東方國度,(他們)極其喜歡。”
古裝劇之所以在海外大受歡迎的原因,張曉龍認為離不開“美學”二字。無論是唐裝漢服衣袂翩飛之美,還是作揖拱手端方禮儀之美,都是中華文明之美。“這十多年來,我看了各個版本的‘溫太醫’,有我在說泰語的,說緬甸語的,說西班牙語、英語的,證明了世界各個國度都在喜歡中國文化。”他說,文化傳播一定要有美學高度,藝術是相通的:“音樂也好,美術作品、影視劇也好,即使沒有翻譯很多人也都能看得懂。為什么?藝術能直擊心靈。”
除了古裝劇,近年來視聽領域有更多不同類型的作品成功“出海”。通過互聯網平臺,《對決》《破冰行動》《理想之城》等一系列作品,正在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人民了解中國人生活和英雄故事的窗口。
“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正迎來新機遇,影視出海的題材和類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正如一位參會嘉賓所說,影視產業從業者應繼續通過內容創意、精品創作、科技創新展現中國精神、反映時代風貌、傳承優秀文化。(完)
相關新聞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0月22日 13:52:24
- 2024年10月22日 12:04:50
- 2024年10月22日 11:18:53
- 2024年10月22日 10:17:43
- 2024年10月21日 15:36:12
- 2024年10月21日 14:06:57
- 2024年10月21日 14:06:05
- 2024年10月21日 12:41:59
- 2024年10月21日 10:23:07
- 2024年10月21日 1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