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浙江農民畫與世界對話
中新社嘉興1月12日電 題:浙江農民畫與世界對話
作者 黃彥君
冬日杭嘉湖平原上,河湖交錯,村居、橋梁相映成趣,宛如水墨畫。鄉野間,浙江嘉興秀洲一群農民拿起畫筆,40余年來,以原汁原味中國“鄉村味道”,獲30余個國家和地區民眾青睞。
“接觸農民畫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的畫能夠走向全世界。”秀洲區油車港鎮農民畫家繆惠新,是該地最早接觸農民畫的村民之一。
1983年,中國首次在全國范圍組織農民畫展,擔任鄉村小學代課老師、平日喜歡畫畫的繆惠新與其他8位村民一同獲得多個國家級、浙江省級獎項,令這群青年備受鼓舞。
20世紀80年代末,秀洲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首批“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該地農民畫叩響藝術殿堂大門。也是從那時起,他的畫多次在北京展出,且頗受海外藝術家的喜愛。1995年,一位國際友人將其作品帶到法國巴黎辦展,秀洲農民畫自此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那些畫描繪了我小時候在農村勞動的記憶。想來,是我作為農民真實的生活經驗,吸引了他們的目光。”法國、美國、日本……至今,以繆惠新為代表的100多位秀洲農民畫家,以對鄉村的質樸表達與世界對話,4000多幅作品走向全球。
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秀洲農民畫用色鮮明、大膽,正如于田野中生長出來的、中國鄉村蓬勃的生命力。
生于1978年的陳寒英,是秀洲“四姑娘”農民畫創作團隊一員。家住運河水鄉,童年時期風俗趣事,給她留下了極深印象。她以此創作的《重五新衣》,曾在羅馬尼亞、葡萄牙等國家展出。
“這幅畫表現了端午節江南民間‘避五毒’風俗。畫面上,奶奶、媽媽齊動手,為小孩趕制‘五毒衣’,祈愿平安健康。”陳寒英受訪時稱,正如運河航道上如梭的船只,這些年,家鄉在“畫中”飛速發展,“居住環境、交通設施、生活條件變好了,都能用畫畫講述。”
農民畫“出圈”帶來流量,為鄉村發展找到突破口,其對“畫”全球方式更加多樣。
從手機殼、織錦卷軸到絲綢圍巾,近年來,秀洲區成立農民畫創意公司,以各種形式送農民畫“出海”20余次,2024年文創產業營業收入達877萬元人民幣。
如今的秀洲鄉村,處處有國際風景:鎮中村打造國際藝術村,搭建全球藝術家交流平臺;勝豐村“農民畫+文旅”融合發展,接待各地游客、藝術家、媒體人,村民因“畫”致富;與農民畫一脈相承的洛東村兒童畫,與多國藝術家建立合作關系……
受訪時,年逾65歲的繆惠新仍居住在老家,創作《鄉村感覺》系列作品,培育農民畫新生力量。他相信,“雖語言不通,但全球各地朋友,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感覺是相通的。”(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2日 16:47:06
- 2025年01月12日 15:49:31
- 2025年01月12日 15:25:33
- 2025年01月12日 12:50:43
- 2025年01月12日 10:09:06
- 2025年01月12日 09:11:00
- 2025年01月11日 20:36:44
- 2025年01月11日 17:58:44
- 2025年01月11日 17:30:22
- 2025年01月11日 17: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