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聯系電話:68994602)
李安把拍攝《綠巨人》稱之為他從影以來遇到最大的一次挑戰。
“自從《臥虎藏龍》之后,李安一直等待突破的機會,他期望打破他在以往電影中的想象力。”
然而,6月18日的試片會上,好萊塢影評人士認為這部電影實在是一部冒險之作……
2003年6月20日,被稱作“李安轉型之作”,耗資一億五千萬美元的影片《綠巨人》,開始在美國各大影院上映。
對李安來說,這個特殊的星期五帶給他的結果只能勝,不能敗。因為這是一場豪賭,他壓上了他多年積累起來的業界名聲,壓上了那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為他贏得的全部職場賭資。
“每人心中都有個綠色的魔鬼”
早在1962年,兩位漫畫大師斯坦·李和杰克·科爾比聯手開創漫畫書《綠色巨人》,跟當年同為漫畫書的《蜘蛛俠》、《閃電俠》、《夜盲俠》相比,《綠巨人》享有更大的名聲也擁有更多的擁護者,他幾乎成為了那個時代美國漫畫迷心中最恐懼卻又最渴望成為的一個超人形象。
《綠巨人》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科學家布魯斯·班納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身體里的某些基因就被對人體基因實驗有著瘋狂“進取心”的科學家父親搞了“一下”,為此長大了的班納,在性情上一直抑郁孤僻。一次,一個小差錯引發的爆炸使班納的身體被爆炸帶出的伽馬射線擊中,這些打中他身體的核子射線,擊活了那些從兒時起便一直沉睡在他體內的怪異基因,并引發了一系列的基因突變。父親當年的“實驗之罪”,終于在兒子身上找到了載體和承受者。
班納發現,他不能生氣了,因為只要他一生氣,或是在情緒上有任何的波動,他的身體就開始變綠,而且越變越龐大,大到成為一個15英尺高的巨人,滿身都是暴突的肌肉,可對抗任何子彈的襲擊,可把M1坦克像玩具一樣隨手拋上天,可將任何阻擋在他面前的東西打得粉碎。只是班納發現這一切陡然變大的部分似乎并不是他身體的全部,因為他的腦容量在成為巨人之后似乎明顯變小了,原本是科學家的他智力大幅度降低。于是這個被他心中的火氣催生出來的巨人成為了一個有著高破壞力、殺傷力,智商卻極度幼兒化的“怪物”。人們對這個綠色巨人的圍捕也開始了……
如何控制自己心中的憤怒,這是《綠巨人》里的班納和現實中的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生活在現實世界里的每個人,都難免會因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淤積在心而怒火中燒,最終忍無可忍地爆發,而爆發之后卻又無奈地發現,這種發火的行為除了可能令自己被定性為涵養不夠之外,竟毫無殺傷力,也起不到半點的威懾作用,這才是一件最令人惱火的事情。
而變成綠色巨人的班納則會對著令他生氣的人一字一頓地說,“別讓我生氣,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氣后的樣子的”。從此,全美國的動畫迷們都開始夢想自己也能像班納一樣,對著面目可憎的老板,說出如此擲地有聲的豪言,然后陡然變身成為一名巨人,俯視著那個招惹你的人。試想一下,如果這一切描述都是真的,那將會是一個多么令你激動的時刻!
按導演李安的話說,“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屬于他自己的綠色巨人,如何去控制它、戰勝它,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這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劇。”
李安的勝算有多少?
能否準確把握影片主人公的心理軌跡和角色間相互的情感脈絡,這是環球公司在為《綠巨人》挑選導演時最為看重的一點,也是李安最終被拉進這場豪賭的原始起因。“他精通心理學”,這是好萊塢很多演員和大制片商對李安在導演技巧上給出的最為常見的評價。
這個評價也同樣直接點明了李安多年來在眾多影迷心目中確立起來的導演風格:含蓄、內斂,人物內心復雜、情感豐富細膩,經他之手打造出來的影片,不論故事發生在東方還是西方,不論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國的江湖兒女,還是英國的名媛紳士,都若有若無地散發著一股憂郁、清婉的氣質。
然而這股氣質似乎跟巨人、怪物多少有幾分間離,難怪許多影評人在旁觀這場豪賭開局之前,都不無疑惑地發問:一個具有東方韻味的導演將以何種面目,把一個最具有美國傳統文化特性的漫畫人物帶到觀眾的眼前。這樣的發問多了,影迷們的好奇心也就越發地膨脹起來,而環球電影公司也就在這樣不斷的疑問聲中,又為自己的這場斂錢豪賭贏來了一個先手:李安如愿地成為了這部大制作的又一個賣點。
然而只是因為單純地抓住了這個賣點便輕易地開局設賭,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為不論是李安自己還是環球公司都清楚地知道,他們這次的聯手做莊還潛藏著一個巨大的破綻,而這個破綻對于開設《綠巨人》賭局的莊家來說,卻是致命的:那就是電腦特技在李安幾乎就是全盲,盡管環球公司請來了著名的特技效果公司光與魔(ILM)來協助李安,但出牌手和打牌人的分離,無疑讓這場本就懸念叢生的賭局更加撲朔迷離。-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王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