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政協的五大任務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作為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第一屆人民政協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人民政協是否還有必要繼續存在,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黨內外一些同志對此產生了困惑。
同年12月,毛澤東在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開幕前,召集黨內外人士幾十人舉行了座談,發表了《關于政協的性質和任務》的談話,就黨內外存在的各種困惑和意見表明了自己的見解。他說,通過政協容納許多人來商量事情,是很需要的。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有了人大并不妨礙我們成立政協進行政治協商。人大的代表性當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毛澤東指出,人民政協的性質有別于國家權力機關。他說,人大和國務院是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管理機關,如果把政協也搞成國家機關,那就成為二元了,這樣就重復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講不通了。政協不僅是人民團體,而且是各黨派的協商機關,是黨派性的機關。
就在這次座談會上,毛澤東提出了人民政協的五大任務。一是協商國際問題,如對外發表宣言,反對侵略,保衛和平等。二是協商候選名單,包括協商同級人大代表候選人名單和同級政協組成人員名單。三是提意見,聯系人民群眾,向有關的國家機關反映群眾意見和提出建議。國家各方面的關系都要協商,政協可以向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提意見。四是調整關系,協調各民族、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民主人士領導人員之間的關系。五是學習,在自愿的基礎上學習馬列主義,進行思想改造。毛澤東的這篇談話,指出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后人民政協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1955年,根據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關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進行視察工作的提議,人大、政協開始組織聯合視察活動。從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開始,歷次政協大會都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同步召開,并列席人大會議聽取重要報告。周恩來曾對此作過闡述:人大、政協兩個會只有權力之分,無高低之別。兩會合開有好處。“兩會”格局由此初步形成。
這一時期,在我國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已基本確立的歷史背景下,毛澤東還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這八字方針的提出,從根本上解決了民主黨派的發展前途問題,進一步確立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格局,也成為人民政協工作的一項基本方針。
從1954年到1966年,周恩來擔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主席,毛澤東擔任全國政協名譽主席。這12年間,政協全國委員會共召開8次全體會議,就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充分協商,在團結全國人民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動社會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活躍國家政治生活、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統一戰線遭到嚴重破壞,政協工作陷于癱瘓。為了保護政協機關免受紅衛兵的沖擊,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政協全國委員會于1966年8月停止辦公。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周恩來還克服重重阻力,主持制定“文革”中相關的統戰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并親自開列了一份應予保護的民主人士名單,為維護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關系作出了最大努力。
毛主席關于人民政協的五大任務,雖然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來的,但對我們現在研究、拓展人民政協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領會毛主席關于人民政協五大任務的豐富內容和精神實質,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把人民政協事業推向前進。
(四)新時期人民政協的綱領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結束。1978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鄧小平當選為五屆全國政協主席。他在推進新時期人民政協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1979年6月15日,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上的開幕詞,科學分析了我國社會階級狀況發生的根本變化和統一戰線內部結構的變化,明確提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成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在這篇講話中,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論斷:1.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革命統一戰線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工農聯盟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基礎上更加鞏固和發展。3.廣大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4.各兄弟民族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5.資本家階級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社會中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6.各民主黨派都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7.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支援祖國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際反霸斗爭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階級關系、社會結構和統一戰線內部結構的變化,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性質、方針、任務的確定提供了政治基礎。為此,鄧小平指出,我國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廣泛聯盟。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
1982年,在鄧小平推動下,人民政協的性質、作用被莊嚴載入憲法。鄧小平還親自主持全國政協五屆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政協章程,為新時期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確立了科學的制度規范。鄧小平強調,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多黨派的合作,這是我國具體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也是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他還指示要制定民主黨派成員參政和履行監督職責的方案,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的深入發展。
繼鄧小平之后,鄧穎超、李先念分別擔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主席。這一時期人民政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協助黨和政府撥亂反正、清除“左”的影響,落實統一戰線政策、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系,實現“一國兩制”構想,開展人民外交,恢復和建立人民政協的工作制度、推進政協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的開幕詞,被許多民主黨派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稱為“這是又一次的政治解放”,體現了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事業奠基人的敏銳時代感和深刻洞察力。這一時期人民政協的恢復和發展,并不是在13年之后政協工作在組織上的簡單延續,其大的背景在于改革開放,實質意義在于對“文革”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于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繼續探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