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協委員刑普將在今年的兩會上正式提案,給全國人民每人發放1000元以抵消CPI高速增長的影響。他認為在經濟高速增長,國力顯著增強的同時,全國人民并沒有同步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果實,人民的實際購買力甚至是下降了。(《廣州日報》2月22日)
“全國人均發放1000元”的提案可謂石破天驚,引起輿論的一片嘩然。筆者把這個消息說給身邊的同事聽,大家都把它當成了笑話,“全國人均1000元,可能嗎?這個委員是不是作秀吸引眼球啊”?
作為一個有海外留學經歷的經濟學界政協委員,刑普鄭重其事地提出這個提案,顯然并非兒戲,就像刑委員所言:“是退稅還是發錢,具體的幅度是不是1000元,這些操作層面的問題,還有再研究的必要。我的提案主要是想引起決策層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或許,該提案的核心價值是在提醒決策者,“還富于民”不能一直是一個虛無的理念,而必須有務實的動作,必須讓全體國民在國家財富高速積累的過程中,享受到切實的“蛋糕”,這一點應該是有“國際慣例”可以遵循的。
例如報道中所引用的兩個例子,一是美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全民退稅,最近一次則剛剛發生。2008年2月7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1680億刺激經濟法案,2月13日,布什簽字使退稅法案正式生效。這一法案意味著:單身納稅人將享受一次性退稅600美元,不需要納稅的低收入者,包括靠社會保險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和退伍殘障軍人,也可獲得退稅300美元。二是新加坡在2月15日宣布:由于過去一年新加坡情況大好,政府決定還富于民,具體的分配方案是:大多數國民可獲300新元,低收入者可獲400新元,低收入年長者則可再額外獲得200新元。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國家給全體國民“發紅包”并非一個笑話,只是因為我們過去對于國家財富絕無非分之想,因此很少提及國家“分紅”的概念。看起來刑委員此次提案,是做了一個公共財政的常識普及工作,讓公眾明白,在國家經濟困難時,必須休戚與共,共度時艱——諸如三峽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全體國民共同承擔起成本;而一旦國家經濟好轉,就必須“還富于民”,讓國民從中得到“紅利”。
從公開的報道來看,中國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歷年創新高。我國財政收入繼2003年首度突破2萬億元,2005年突破3萬億元,2006年接近4萬億元,2007年將再上新臺階——全國財政收入將突破5萬億元大關(《上海證券報》2007年12月20日)。而另一個方面,公眾的個人財富卻因為連續的通脹而縮水不少,遠遠不及“國富”增長的速度,有的經濟階層甚至有實際收入降低的危險。有關數據顯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僅僅為財政收入增長的1/3,農民的收入增長僅為財政收入增長的約1/5。這就是刑委員提出“國家發每人1000元”的現實社會背景。
不可否認,本屆政府一直致力于民生發展,也在包括義務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的領域投入不菲,力求構建一個宏大的民生保障體系。但毋庸諱言,在這些領域的公共財政投入由于周期長、環節多、多頭管理等因素,有時會被權力尋租蠶食。而給公民直接發“紅包”或者退稅,則可以讓人民直接享受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減少中間環節,舒緩通貨膨脹帶來的民怨。更為重要的是,這部分收入的邊際效益,對于窮人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符合社會公正的原則。
當然,刑委員的提案因為涉及“全國人民”而被上海政協否決,不予正式立案也可理解,但他提出的這個“還富于民”的措施值得重視。建議全國兩會時予以討論,把“還富于民”的理想落到實處,落到百姓的口袋中。(陳春)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