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言道丨在香港看完這段表演,習近平說“看到了希望”
中新網12月25日電 題:在香港看完這段表演,習近平說“看到了希望”
“祖國和香港的未來,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
2018年農歷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在給香港“少年警訊”成員的回信中勉勵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學點歷史,多了解點國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錘煉本領,早日成才,以實際行動服務香港、報效國家。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2017年6月29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10歲的利文喆和11歲的陸瑞徽一起,在香港西九文化區為來香港視察的習近平演唱了《紫釵記》之《拾釵》選段。習近平為兩名小演員的精彩表演鼓掌,稱贊他們年紀雖小,但唱得很到位。
“這說明香港粵劇后繼有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傳承下去,看到孩子們就看到了希望”……
殷殷囑托,語重心長。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正因如此,習近平尤為重視青少年群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習近平彎下腰,傾聽一位跟隨奶奶學習織錦的七歲孩童背詩,稱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手藝活,既傳統又時尚”;
在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習近平寄語青年學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聆聽學生們講述長征故事后,習近平滿懷深情地說:“你們現在是一棵棵小樹苗,將來有一天就會長成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
……
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指出,“絕不能培養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固本鑄魂的基礎工程,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
習近平曾深刻指出,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一番番話語語重心長,一句句囑托言諄意重。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制: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劉越
|校對:孫靜波
|視覺:倪雯冰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 專題:習言道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6日 07:44:04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