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走出大山后,移民如何追尋美好生活?
(兩會人物)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走出大山后,移民如何追尋美好生活?
中新網寧夏紅寺堡2月22日電 題: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走出大山后,移民如何追尋美好生活?
中新網記者 楊迪
“我從一個初中畢業的農村婦女,到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女代表,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這一系列的轉變,都是移民搬遷帶來的。”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坦言,移民搬遷政策讓山區民眾走出大山,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馬慧娟出生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一個叫黑眼灣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環山,交通工具就是毛驢。“無論是去上學還是買東西,都要翻過眼前的這座山才能出去。”馬慧娟說,惡劣的自然條件,使黑眼灣的每一步發展都比外界慢一步,“外面的村子有摩托車手扶拖拉機的時候,我們這里連自行車都沒有;人家有彩電的時候,我們才買上黑白電視機”。
轉機發生在2000年,因為移民搬遷政策,馬慧娟等人走出了大山,搬到了中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到紅寺堡之后,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紅寺堡的發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從‘天上無飛鳥,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樓,沙漠變綠洲’。”
作為一名農民作家,馬慧娟也用自己的文字展現了這段移民搬遷的經歷,她的作品《走出黑眼灣》《出路》,都集中反映了移民搬遷所帶來的變化。
走出大山后,移民如何追尋更美好的生活?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一直思考著這個議題,今年,她也在相關領域提出了建議。
“一些移民地區醫療機構設置不健全、醫務人員配備不足,造成醫療服務力量較為薄弱。”馬慧娟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出臺更針對、更具體的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政策,以培養項目的形式向移民地區捆綁執行,加強異地培養基礎生活保障,讓基層年輕衛生技術人才更多的去發達地區醫療衛生機構長見識、增本領,逐步提升移民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同時對移民地區和偏遠貧困地區給予全職和柔性引進人才的專項資金保障。
此外,馬慧娟還建議相關部門支持紅寺堡區創建國家級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希望能夠在更廣的層面,推廣紅寺堡的成功經驗。”馬慧娟說。(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