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遲福林:為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東西問)遲福林:為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中新社海口1月25日電 題:遲福林:為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元年,也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30周年。中國進入新發展格局,為何改革開放仍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40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遲福林:《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基本實踐的高度概括,是理解改革開放史的一條主線。
過去40多年,中國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轉折,建立了開放型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發展史的奇跡。世界銀行數據顯示,1978年美國GDP約為中國的15.7倍,人均GDP是中國的68倍;到2020年,美國GDP僅為中國的1.4倍,人均GDP為中國的6倍。
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成為全球對外投資大國。2016年以來,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重點,建立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實現了走向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性跨越,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獨特而又重大的創舉。
當前,中國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未來10-15年,是中國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14億人走向現代化的新征程,在世界歷史上沒有先例,是一個偉大創造。
中新社記者: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遲福林: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要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的基本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客觀分析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特定背景,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結構的演變趨勢,從而自覺地、持續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形成支撐現代化新征程的制度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中國步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新階段,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開始形成,并成為支撐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社會結構尤其是人口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城鄉居民平等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開始成為社會發展新趨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制度變革與創新,將為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第一,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核心目標。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的目標不僅是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的增加,更意味著為全體社會成員創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符合自身需要和利益的生活環境。從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出發,要研究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內涵及其基本要求,研究提出新的發展指標,并與現有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有效對接。
第二,把不均衡、不協調發展轉向均衡、協調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當前,不均衡、不協調發展帶來的矛盾與挑戰不斷加大,需要加快推動從不均衡、不協調發展向均衡、協調發展的轉變。例如,推動區域和城鄉均衡、協調發展以及資本勞動的均衡、協調發展(不同群體)。均衡、協調發展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吃“大鍋飯”。比如,浙江的實踐經驗說明,“共同富?!笔且尭嗟娜藚⑴c勤勞致富、發展致富、改革致富,以先富帶動后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深化結構性改革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挑戰,主要是結構性矛盾。例如,要解決好需求與供給、消費與投資、政策與體制、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要轉向結構性改革,以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抓手”是什么?
遲福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中央決定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著力點是打造中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這是國家重大戰略。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一件大事。中央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出了3個重要時間點:2025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分階段、分步驟建設海南自貿港。
歷史實踐一再說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以改革開放精神為鮮明標識和重要動力。這需要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推進;需要主動有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這篇文章做大、做長、做實、做好。
海南自貿港可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商品與要素雙向流動的大通道,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要素中轉、交易、配置的大平臺。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標志著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順利啟航。海南如何在RCEP生效的背景下考慮和謀劃構建面向東盟的產業鏈供應鏈?海南是中國唯一的三元供應鏈(國內供應鏈、RCEP區域內供應鏈、區域外供應鏈)都可以實現“零關稅”的地區,對豐富海南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穩定供應鏈區域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中新社記者:在參與國際交流的過程中,您覺得海外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興奮點”在哪?
遲福林:我所在的中改院,自1991年成立,30年來努力推動中國改革的國際交流,這是中西方文明交融的一個小小歷史縮影。30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以學習考察、借鑒國際經驗為主;21世紀以來,中國加深與世界交流,與世界分享對改革開放的思考;近十年,一些國家主動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經驗。
當前,國際上對中國擴大開放的動向走勢十分關注,海外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興奮點”,一是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二是中國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者,三是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不僅現在是,今后也是。
例如,中國14億人服務型消費的較快增長,是中歐合作的重大機遇。2014-2019年,歐盟對中國的服務出口年均增長14.2%,是歐盟服務出口整體增速的2.9倍。當前歐盟對中國服務出口占比僅為2.5%,若占比達10%,將為其帶來不少于1700億美元的新增出口空間。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場,中國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對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還將對世界經濟增長與穩定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完)
受訪者簡介:
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先后受聘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市場監管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山東、海南等地方政府決策咨詢顧問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中國發展研究獎、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多項榮譽,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經濟學卷)》。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