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姜奇平
一直以來,馬云面臨哈姆雷特式的抉擇:上,還是不上。
別跟馬云較真
關于創立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是否上市,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7月28日的阿里巴巴集團半年會上,馬云終于向員工表示,將啟動阿里巴巴旗下B2B(企業間電子商務)公司香港上市程序。
而在一些人的記憶中,馬云似乎曾經親口說過并不想上市,于是他們就推斷這回阿里巴巴準備上市,定有矛盾之處。然而,這是因為不了解馬云。
馬云是誰?問別人,可能都知道;但問馬云自己,很有可能答不上來。對于“阿里巴巴是什么”的問題,據說馬云的回答是:“告訴你們,其實連我也不知道!
如果把馬云當作一部小說進行分類,按照30年前的標準,可歸入“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這一類。從浪漫主義這一方面來說,馬云有浙江才子文人那種注重理想、兼濟天下的成分;從現實主義這方面說,馬云又有浙江商人那種注重實際、獨善其身的成分。
馬云能想出“西湖論劍”這種點子,就是江南才子和浙商結合的代表作。在互聯網資金鏈斷裂的那幾年,馬云是最不缺錢的,因為他正好在網絡股泡沫破滅前,融到了兩千萬美元。按說他是最有實力花錢炒作的,但他寧愿多在策劃和創意上下點功夫。請金庸與網絡英雄西湖論劍,是一個頗為浪漫的想法,既吸引了網絡英雄,又吸引了媒體眼球。
趕上馬云理想主義發揮的時刻,無論他說什么,你都不可拿法律文書的尺度來衡量。比如,馬云曾向媒體發誓,他的公司的發展軌跡未來要分為三個階段——每天收入100萬元、每天盈利100萬元、每天納稅100萬元。為什么不是101萬,也不是99萬,而是100萬整?非要咬文嚼字,只能自取其辱。曾有人不信阿里巴巴每天納稅100萬元,非要去驗證,結果還真是事實。退一步說,就是“只”納稅50萬、60萬,難道有什么好指責的嗎?
優秀的領導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詩人氣質,不受數學、邏輯細節的羈絆。這是他們身上理想色彩的表現。
馬云也用詩人的口吻表達自己的理想,就是“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請注意,這里說的不是浙江、不是中國,而是天下。這是理解阿里巴巴的一個關鍵線索。
馬云的矛盾
馬云確實說過不想上市的話,但放在阿里巴巴的大背景下,不可望文生義。事實上,阿里巴巴的上市進程,并不始于今日,早在阿里巴巴獲得高盛的500萬美元投資、軟銀的1億多美元投資時,就別無選擇地走上了這條路。高盛和軟銀做的都是風險投資,而非產業投資,風險投資人圖的當然就是上市。如果阿里巴巴一開始就不想上市,他就應找浙商私募,而不是找國際風險投資商。
但馬云與投資人合作,又不像其他互聯網企業那么急切,從1999年開始與風險投資合作以來,歷次融資的過程,說明了馬云與別人不同的一些考慮。
1997年7月,正當阿里巴巴陷入窘境,需要借錢發工資時,一家投資公司主動找上門來。為了這筆投資值多少股份的問題,談判陷入了僵局。
談判間歇中,馬云與他的財務主管來到世貿大飯店邊散步。馬云沉默許久后忽然問:“你覺得怎么樣?”財務主管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提醒他:“馬云,公司賬上沒錢了!瘪R云不吭聲,但馬上下了決心:“好了,我們回去吧!钡龀龅臎Q定,不是接下天上掉下的餡餅,而是直接回絕對方。這說明馬云第一條融資“潛規則”:不因缺錢而接受投資。
按照這樣的規則,馬云一共拒絕過38家投資商。
1999年8月,阿里巴巴正在兩筆天使投資之間進行比較。高盛給出的條件,比另一家更加苛刻。但出乎意料的是,阿里巴巴選擇了高盛。主要原因,一是高盛較為有名,利于下一步發展;二是高盛不那么急功近利,看得比較長遠。由此可見馬云的第二條融資“潛規則”:要錢,但更要目光長遠的錢。
2000年1月,阿里巴巴在已拿到高盛500萬美元投資,資金需求已不再緊迫的情況下,遇到了孫正義伸過來的橄欖枝。管錢的人力勸馬云不要動心,馬云卻決定接受。馬云的思路不是看重錢,而是看中軟銀可以幫助阿里巴巴提高位勢。這與陳天橋當時的想法是一樣的。
結果,阿里巴巴不光要了軟銀2000萬美元,還特別要求孫正義破例擔任阿里巴巴顧問。這反映了馬云的第三條融資“潛規則”:看重位勢,通過有錢時融資使自己掌握主動。
2003年,電子商務領域出現C2C發展的高潮,國際上eBay發展的勢頭很猛。為了調整戰略布局,以應對挑戰,馬云和孫正義想到了一起。決定投資淘寶網,完成電子商務的戰略布局。于是,出現了傳說中的一幕:馬云在和孫正義一塊上廁所時,談成了8200萬美元的生意。這里反映了馬云的第四條融資“潛規則”:從全球戰略布局出發進行投資。
在上述各次融資中,馬云與投資方的意見,并不都是一致的。例如,在2000年的談判中,馬云就三次對孫正義說“NO”。這反映了馬云的第五條融資“潛規則”;阿里巴巴應由企業主導,而不是風險投資主導。
可以說,最后這一條,反映了馬云對風險投資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認為風險投資,可以給他帶來最渴求的一點,就是把企業盡早提升為國際級領導者。另一方面,他又一直擔心風險投資對他進行決策干擾。
馬云是個主意很強的人,他從內心深處當然不希望別人經常做他的主。這是他一直對上市不那么急切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戰略上說,他屬于那種有強烈的建功立業意識的企業家,聲稱阿里巴巴要活102歲,為的是可以讓公司橫跨三個世紀。但上市,要求一個公司時時注重現期回報,好處是可以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響應,壞處是弄不好可能陷入短期行為。
舉例來說,假設2000年阿里巴巴就上市了,如果股東要求馬云轉行去做短信、游戲等回報高的業務,對馬云來講,還不如不上市,F在就算上市了,如果股東要求馬云放棄電子商務,馬云也絕對不肯。
從這個意義上說,馬云說不上市,只是他對上市矛盾心理的一種自然流露,但上市,也是這種矛盾狀態的另一面。
所以,馬云一直面臨哈姆雷特式的抉擇:上,還是不上。
大爺還是孫子
阿里巴巴B2B公司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如果上市,總籌資額有望達到10億美元。而馬云個人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此終結了,他再也不能像個低調的浙商那樣,關著門在公司里天馬行空。他需要像個透明人,讓股東從頭到腳看個遍,還得耐心看股東指手畫腳。
當然,目前這個不是主要問題,有業績擺著,股東就是孫子,企業家就是大爺。除非阿里巴巴長期虧損,那時才輪到馬云當孫子。所以,馬云最大的顧忌,現在看來也不是主要問題了。
阿里巴巴現在已經長大。2006年底,阿里巴巴開始集團化改造,將五個事業部獨立成五家子公司,每家公司單設董事會。這五家公司分別是阿里巴巴B2B公司、淘寶網、阿里軟件、支付寶和中國雅虎,在公司內部戲稱為“達摩五指”。而這種業務的分拆,也有助于降低股東過多干預的風險,F在的阿里巴巴,不必像三大門戶早期時那樣,任納斯達克的冒險家隨意把握。
馬云之所以選擇穩重一點的香港或紐約上市,是因為他們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瘋狂到讓阿里巴巴從電子商務改行到做別的短線業務。當然,具體到如何做電子商務,可能出現一些不同聲音,那是正常的。
上市的好處,最誘人的一點,就是使阿里巴巴成為與eBay平起平坐的“偉大公司”。馬云的夢想是讓無數的中小企業擺脫傳統銷售渠道的控制,得以用最低的成本進入到任何一個開放的市場。所以他喊出那句詩人的口號:“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一個現代國家的商業聲譽和傳統往往來自于若干家偉大的公司。阿里巴巴通過上市,是否可能獲得為中國建立“現代國家的商業聲譽和傳統”的機會呢?當世界經濟正從規模經濟,向范圍經濟轉變,阿里巴巴似乎可以提供這種轉變的經驗和范式,它也在預示“小的就是好的”。
規模經濟是“大企業—內部車間”協調模式;范圍經濟是“小企業一外部生產區”協調模式。小企業戰勝大企業,主要條件就是小企業的外部協調成本低于大企業內部協調成本。對于范圍經濟來說,小企業降低協調成本,未來主要需要的是網絡。阿里巴巴將來的經濟學意義在于,它推廣了一種通過網絡進行中小企業的產業集群協調的模式,將為全球經濟提供一個來自中國的世界經驗。就像日本當年崛起過程中為世界提供了豐田經驗一樣。
人生難得實現一夢想。為此,馬云值得犧牲一些屬于個人的東西。至于那些圍繞阿里巴巴上市的市俗之議,相形之下,不過雞毛蒜皮而已。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