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漢學家|突尼斯漢學家芙蓉:認識中國,從了解長城開始
中新社北京4月11日電 題:突尼斯漢學家芙蓉:認識中國,從了解長城開始
中新社記者 羅海兵
“不到長城非好漢”。突尼斯漢學家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將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中華文明史話》系列叢書之《長城史話》翻譯成阿拉伯語出版,向北非地區讀者系統介紹中國長城從先秦到明清的歷史、用途和構造,以及長城的多處重要遺址,讓遠在北非的讀者未到長城前先讀到長城,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
“長城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的象征。”近日,芙蓉通過世界漢學中心接受中新社“東西問”欄目專訪。在她看來,一個外國人如果想認識中國,可以先從了解長城開始。
初識“長城”,從聽說到走近
“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2008年10月,在中國留學的芙蓉第一次登上長城,驚嘆于長城工程之宏偉和延續修筑時間之長,“這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找到,絕無僅有”。
回憶起自己陰差陽錯學習漢語繼而與中國結緣的經歷,她無比感激父親的鼓勵。
高中畢業后,芙蓉考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語言學院,原計劃學習德語專業,卻因專業條件限制,只能轉學漢語或俄語。收到學院安排自己學習漢語的通知后,芙蓉大哭,彼時她對中國的認知只限聽說過“長城”等名詞。
芙蓉提出轉學申請,但按學院規定,需在繼續學習漢語的同時,等待申請通過后才能轉學。這期間,喜愛讀書的父親一直鼓勵芙蓉,“雖然漢語難學,但通過學習漢語,你會發現中國的偉大!”
在父親的鼓勵下,芙蓉開始學習漢語,很快就被漢語的魅力所吸引。一個月后,當學院通知她轉學申請通過后,她毅然決定繼續學習漢語。
從聽說到走近,芙蓉與中國長城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
翻譯“長城”,重新認識中國
本科畢業后,芙蓉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閱讀了大量有關中國文學、歷史和文化的書籍,其中包括許多與中國長城有關的作品。
中國民間傳說孟姜女的故事,讓芙蓉對長城充滿想象。“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毛澤東的詩詞把長城與中國壯美的河山景色相結合,雄壯、豪邁,更令她心馳神往。
2008年寫博士論文期間,芙蓉來中國收集資料,第一次登上八達嶺長城。書中的描寫與眼前的景象重合,更給她帶來身臨其境的震撼。“如果你不到長城,很難體會其雄偉壯觀。”芙蓉表示,那一刻,她更堅信中國值得自己繼續深入學習、研究。
此后,芙蓉在北京生活了7年,在北京語言大學獲得第二個博士學位。
讀書、育人皆行者。自覺有責任把所學關于中國的知識傳授出去,2014年,芙蓉隨丈夫一起回突尼斯工作,在迦太基大學突尼斯高等語言學院教授漢語。
“我和中國的故事還沒完,越是深入學習,越渴望繼續研究漢語、研究中國。”在突尼斯任教期間,芙蓉一邊工作,一邊翻譯中國書籍,這讓她重新發現中國,更加了解中國。
起初,芙蓉以翻譯漢語教材為主,希望通過教材幫助學生學好漢語。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在世界舞臺上愈加亮眼,芙蓉發現阿拉伯人愈加渴望了解中國成功的秘密。“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現在,必須了解其歷史,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于是,芙蓉開始翻譯中國歷史、文化書籍。
《長城史話》是芙蓉所譯《中華文明史話》系列叢書中的一本。通過翻譯,芙蓉不僅向北非地區讀者介紹長城古跡本身,也講述長城所承載的中華民族歷史。“長城不單是一個古跡,也代表了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與堅強勇敢。”她表示。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
長城是安定與和平的保障,這是由其本身的功能和作用決定的。作為一種防御工程,長城在起到保衛和防御作用的同時,卻并不自封自閉。芙蓉發現,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時所修的河西長城,其烽燧、亭障遠出西域,沿絲綢之路修筑,以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
逐鹿中原,金戈鐵馬,長城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興衰行進。芙蓉的翻譯,讓北非地區讀者透過中國多民族修筑長城的歷史,了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長城不僅銘刻了中華民族大交融大結合的歷史事實,而且也是中國各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科學史的“實物史書”,無數戰役在這里發生。芙蓉將長城作為一件十分重要、無比壯觀的歷史文物,帶領北非地區讀者思考今日之長城,較之歷史之長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認知。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芙蓉關注到,長城被寫入中國國歌,中國人民把保衛國家安全、人民生活安定的子弟兵稱為“鋼鐵長城”……這無不象征著長城是保衛中華民族的堅強力量。
長城是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
在芙蓉看來,長城也是中國文學、藝術的寶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為之揮毫潑墨,“長城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篇章。
作為建筑本身,長城也不只是一種防御工程。在其雄偉壯觀、巧妙布局等建筑藝術之外,裝飾藝術也有很高的成就。如在墻頂與垛口的交接之處,往往砌出菱角花牙子邊飾。
據芙蓉觀察,如今,人們不僅將長城作為旅游觀光勝地游山玩水,還作為強健身體、增加知識、聯系友情,以及進行經貿活動的好去處。“不到長城非好漢”已經成為長城最吸引人的廣告語,多國元首也登上長城,更有許多國際品牌選擇在長城發布新產品。長城弘揚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也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
誠如芙蓉所述,隨著長城的國際影響日益顯著,很多到中國進行訪問的外國元首、政府官員,以及從事經貿、文化交流的各界人士、專家學者、留學生、旅游者等都要一覽長城雄姿。
芙蓉指出,更重要的是,長城是中華文明進程的標志之一。長城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珍貴文化財富,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長城與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亞歷山大燈塔和摩索拉斯陵墓等一樣,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
“我認為,你一定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芙蓉引用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長城后的感言作為此次采訪的結束語。(完)
受訪者簡介:
芙蓉(Samah Mohamed Abdelkader),突尼斯漢學家理事會召集人,翻譯家,漢學家,雙博士學位。現任迦太基大學突尼斯高等語言學院漢語專業助理教授、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社國際合作部主任。同時還是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世界漢學家理事會等多個學術、文化組織的成員及顧問。長期從事中國語言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的學術研究與翻譯工作,譯著有《回族歷史文化常識》《黑焰》《中國傳統故事美繪本系列》《長城史話》《選擇:中國與全球治理》等。
相關新聞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4年11月30日 18:30:22
- 2024年11月30日 12:40:15
- 2024年11月30日 1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