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漢學家|埃及漢學家阿齊茲:走進漢學需邁過“三道門檻”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題:埃及漢學家阿齊茲:走進漢學需邁過“三道門檻”
作者 陶思遠
從一名普通的漢語學習者成長為一名享譽阿拉伯世界的漢學家,阿齊茲(Abdel Aziz Hamdi)用了40多年。他說,解讀中國故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傾注了數十載心血,仍覺得自己貢獻太少。近日,這位埃及漢學家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這樣評價他心里的中國:“它歷史悠久,和我的祖國埃及一樣古老、一樣美麗,我能感受到它每一個側面所展現出的豐富與深沉。”
初見北京,“和埃及差異特別大”
阿齊茲的“漢學人生”是一個逐步認知的過程。1977年,他在開羅開始學習漢語。那時候,他對“什么是漢學”一無所知,“因為學習漢語其實離研究漢學還很遠很遠”。
阿齊茲認為,走進漢學至少需要邁過三道“門檻”:漢語學習只是第一步;“當漢語學習達到一定水平,我就開始接觸翻譯,這是第二步;第三步才是接觸‘漢學’。漢學范圍廣大,不是學會了漢語、能做簡單的翻譯工作就表明你是個漢學家了。漢學內涵深厚,我花了十年時間才僅僅掌握了基礎,才有機會踏上中國的土地。”
回憶起第一次“中國之旅”,已隔37年,阿齊茲仍難掩激動。1987年,阿齊茲獲得來北京語言大學學習的機會。談及感受,他話鋒一轉,笑了起來,“第一次看見真實的中國,我覺得‘很奇怪’……”
“中國人的吃飯習慣、學習方法、生活方式都和埃及人不一樣,差異特別大。”阿齊茲舉例稱,埃及的學校一般是半天課,但中國不一樣,要上滿全天。最讓他感到“奇怪”的是,“北京怎么那么冷?我還記得買冬裝的地方叫五道口,那是一個大學生們都喜歡去的地方……”回憶起學生時代,阿齊茲說,“當我終于適應了寒冷的天氣,北京又下雪了,變得更冷。但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雪,我興奮得和同學們一起在雪地里滾雪球、打雪仗……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生活。坦白說,一開始我適應得很困難,但最終還是完全融入了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
就這樣,阿齊茲與中國的“半生緣”從“奇怪的體驗”開始。此后37年,他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與巨變,目睹了民眾生活的改善。這種星移斗轉也令阿齊茲“稱奇”,“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我眼見著中國克服了那么多困難,帶領那么多農民擺脫了貧困。全世界開始重新認識中國、評價中國。所有人都意識到,東方這個全新的大國正在崛起,它在國際政治舞臺、經濟領域漸漸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近年來,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上升。阿齊茲表示,不僅是中國周邊國家,很多阿拉伯國家,西方國家,也開始出現了“漢語熱”。
30多年前阿拉伯人對中國戲劇“完全陌生”
當然,與中國社會一同經歷“日新月異”的還有阿齊茲自己。隨著漢語水平的不斷提升,他開始進入“漢學門檻”的第二個階段——嘗試翻譯,他最早接觸的題材是戲劇。
“1985年,我剛大學畢業。有阿拉伯出版社和我取得了聯系,他們竟然問我中國有沒有戲劇。我很詫異,說明阿拉伯世界對中國戲劇是完全陌生的。當時一家出版社讓我選擇一個優秀的中國戲劇家介紹給他們,我從很多名家中選擇了曹禺,翻譯的第一部作品是《日出》?!?/p>
回憶翻譯的過程,阿齊茲連續說了三次“非常難”。漢語和阿拉伯語都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表達習慣、文化背景大相徑庭?!拔遗龅降囊粋€很大的困難是要怎么翻譯‘小東西’這個人物。她是個命運坎坷的小女孩,曹禺先生在這個名字里寄托了無限的悲憫。但如何才能讓阿拉伯讀者理解‘小東西’的意思?她又不是個‘物件’,我只能換一種表達方式,最終把她翻譯成‘可憐的小女孩’?!?/p>
類似的例子還有沈從文的短篇小說《蕭蕭》。阿齊茲說,“蕭蕭”是主人公的名字,也經歷了浮沉的一生。如果直譯到阿拉伯語中,讀者很難理解“蕭蕭”是什么。最后,他把它翻譯成“童娘”。后來這部翻譯作品在阿聯酋等國家吸引了很多讀者,很暢銷。
阿齊茲說,“中國的文學作品具備國際水平,但翻譯質量太重要了。翻譯就像橋,如果質量不行,就無法將好作品送到阿拉伯世界,甚至破壞了作品本身,也破壞了中國形象”。在他心中,優秀的翻譯家要擁有非常全面的能力,深厚的語言功底只是基礎,還需要具備精湛的文學水平。
“曹禺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中國朋友”
在與諸多經典隔空對話的千百個日夜里,阿齊茲先后翻譯了大量中國文學作品,并在此過程中結交了一些有名的中國朋友。他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正是曹禺先生。
“我見過他三次。”阿齊茲對每次見面都記憶猶新,“前兩次都是我去他家里,最后一次是在他的病床前……那時候,他的病情已經不太好,聽力也不太行了。一開始我說的話都需要他夫人在他耳邊再說一次,但聊著聊著,他好像開心起來,也有了些力氣,同我說了很多。”
提起這次最后的會面,阿齊茲講得格外細致?!拔覀冇懻摿撕芏嘤嘘P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現實問題與未來發展趨勢,話題并未局限在戲劇領域。我們還談到了古典文學,包括他眼中的《紅樓夢》有多美??赡艽蠹叶疾幌嘈?,那天我們在醫院里聊了四小時!”
阿齊茲告訴記者,“那天,他說了一句話我至今都記得。他說他讀了很多書,也獲了很多獎,更見識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人,但‘我就是我’。”阿齊茲進一步解釋說,曹禺先生其實是想告訴他,要心無旁騖,走自己的路,堅持自己的風格,保有自己的特色。要尊重他人的學識,但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阿齊茲主動談起了他選擇翻譯《日出》的原因?!拔蚁矚g太陽,更喜歡日出。這部作品就像‘日出’這個意象一樣,給黑暗帶來希望,給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帶來希望。它也像曹禺先生這個人一樣,給所有人帶來希望……‘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這是多讓人向往的句子?!?/p>
“很多阿拉伯讀者震驚于孔子深沉偉大的智慧”
翻譯文學作品過程中,阿齊茲不斷深挖中國歷史乃至中國古代哲學。“翻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漸漸意識到,研究漢學,僅會做語言翻譯、有些文學基礎根本不夠。如果想真正讀懂《紅樓夢》,僅知曉漢語可能做到嗎?”阿齊茲說。
于是,在嘗試翻譯了部分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后,阿齊茲又翻譯了《論語》《老子》等古代典籍。“這些書已經不僅停留在文學層面了,它們是中國人道德準則、哲學思想的濃縮?!弊钪匾氖?,這些思想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是獨一無二的。阿齊茲指出,中國古代哲學家專注于修身,或者說專注于道德的養成。他們努力達到君子的標準,幫助他人、造福社會,服務國家,其思想核心皆從道德出發。
18世紀時,西方學界曾一度向中國學習,把孔子視為圣人。那時候,西方社會出現了很多與“道德”有關的社會矛盾,他們認為能從孔子的思想里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然而,阿拉伯世界卻對孔子感到陌生,“每個人都在猜他是誰,但幾乎沒有人準確知道他是誰……我覺得我有必要把這么厲害的人和思想介紹到阿拉伯世界?!卑R茲稱,自己在翻譯《論語》時,以阿拉伯語詳細講述了孔子的生平、經歷,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重點介紹了他在道德、理想方面的思想和追求。很多阿拉伯讀者了解這些內容后震驚于孔子深沉偉大的智慧。
說到此處,阿齊茲笑了起來。他說,“我想這才是漢學研究的意義。漢學能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各個方面。但終我一生,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向阿拉伯世界‘解讀中國故事’這件工作的,這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學者前赴后繼……”(完)
受訪者簡介:
阿齊茲(Abdel Aziz Hamdi),世界漢學家理事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埃及漢學家理事會召集人,享譽阿拉伯文學界的漢學家、翻譯家,埃及作家協會和埃及最高文化委員會翻譯委員會的成員。2001年,他在埃及愛資哈爾大學創辦了中文系,現任該校語言與翻譯學院中文系主任。多年來翻譯了大量中國文學作品,如話劇《日出》《茶館》《蔡文姬》《原野》,沈從文小說《邊城》《丈夫》《蕭蕭》《虎雛》,田漢作品《名優之死》《咖啡店一夜》等。迄今為止,他已相繼翻譯出版二十多部中國文學作品,并于2018年獲第九屆阿卜杜拉國王國際翻譯獎“榮譽獎”。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4年11月30日 18:30:22
- 2024年11月30日 12:40:15
- 2024年11月30日 1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