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玉山:內地與香港教育可優勢互補
(兩會人物)專訪黃玉山:內地與香港教育可優勢互補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專訪黃玉山:內地與香港教育可優勢互補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香港與內地的教育合作非常好,互補性很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采訪時說。
黃玉山是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作為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他每年全國兩會都特別關注教育、科技等議題。
2009年,黃玉山提出由香港高校支持內地培養博士后的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由此催生了2010年啟動的香江學者計劃,每年支持數十位內地博士后研究人員赴香港高校開展合作研究,目前已累計數百人參與。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黃玉山認為,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效果良好,對彼此都有利。
談起香港與內地的教育合作,年逾古稀的他如數家珍。例如,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在珠海創辦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在龍崗合作辦學,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所辦學校預計今年九月開學。
黃玉山現在擔任主席的香港研究資助局,負責香港所有大學的研究基金審批、撥款、評定等事務。該局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合作已有20多年。
多年來,在從事高等教育的同時,黃玉山也很關心基礎教育。他曾擔任過香港課程發展議會主席,參與過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研究。他認為,基礎教育是最根本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比高等教育更重要。
對于去年內地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黃玉山也有關注。
他表示,學生到培訓機構補習的現象,在兩岸、港澳乃至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都存在。他認為,青少年作業負擔太重是不合理的。很多時候,學習是一個過程,為的是開發智力、增長知識,并不需要過多作業。“學習就像吃飯,有時吃太多也不好。”
黃玉山表示,減輕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改革,短期內可能引起大的“陣痛”,因為補習已經成風。但是學生既然已經到學校讀書,如果還要去培訓機構補習很長時間,那是不正常的,因此需要改革。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發布。黃玉山認為,把文旅資源引進學生課余生活,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德育,培養愛國精神和集體精神。
對于內地存在對職業教育一定程度的歧視,黃玉山也有所觀察。他表示,職業教育非常重要,要做出好的產品,需要有工匠精神。
黃玉山指出,內地的本科教育已經不少,但應用型職業教育仍有所缺失。他認為,有關“工匠不夠高層次”的觀念是不對的,工匠精神代表了敬業、精益、專注等。
黃玉山舉例,德國重視職業教育,由此培養出來的一些技術人員薪水甚至比本科畢業生更高。他認為,內地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培訓,培養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員。(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大灣區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14:22:06
- 2024年12月25日 09:52:17
- 2024年12月25日 09:44:22
- 2024年12月24日 19:46:59
- 2024年12月24日 15:01:06
- 2024年12月24日 14:21:43
- 2024年12月24日 12:08:37
- 2024年12月24日 09:51:32
- 2024年12月23日 16:34:03
- 2024年12月23日 14: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