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上會“從生活出發”:數據濫用、算法歧視如何管?
(兩會人物)代表上會“從生活出發”:數據濫用、算法歧視如何管?
中新網福州3月3日電 題:代表上會“從生活出發”:數據濫用、算法歧視如何管?
記者 龍敏
互聯網上,只要點開看過,類似的內容就會不斷推送;網購時,只要想買,相關促銷信息就會源源不斷涌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潘越3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數據時代,算法技術廣泛應用在各個終端上,總能投其所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便捷體驗;但同時,也讓公眾的個人信息大量暴露在互聯網上。
算法利用個人信息的邊界在哪里?平臺是否會利用技術手段實行隱蔽的不正當競爭?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如何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實現有效監管?潘越一直關注著這些問題。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潘越提出了不少建議,“從生活出發”是她的出發點。
兩年前注意到互聯網金融案件情況,她在會上建議“事前、事中、事后”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今年,潘越建議,加快構建數字經濟治理與監管體系,以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新活力,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的建議來自于一次出差經歷。”生活在廈門的潘越從未關注過取暖設備,但一次出差時,天氣太冷,和同事聊起地暖,當晚她的手機就出現了地暖廣告,“這讓我非常吃驚,我想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歷”。
潘越認為,如果各個平臺都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技術手段進行算法共謀、算法操縱,那么一旦形成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是很隱蔽很難被發現的,用戶也很難去取證和維權。
“算法管理欠缺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看似是個人問題,實質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衍生問題之一,若不及時加大監管,會影響到中國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潘越說。
目前,中國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愈發凸顯。潘越也坦言,現在出現的數據濫用、算法歧視等導致數字經濟失序發展的風險,長期而言,會削弱行業的創新動力,并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滯緩經濟發展。
《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繼出臺,為數字經濟反壟斷監管和數據安全治理建設奠定了重要法治基礎。潘越認為,具體監管仍待細化、體系仍待完善;對互聯網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數據合規共享、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都需要盡快完善。
“數字經濟發展對傳統的法律法規、行政監管和執法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傳統的監管手段很難對互聯網平臺隱蔽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識別和評判。”潘越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積極主動地采用現代科技手段,依托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加強監管水平,為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
她提出,加快數字經濟立法,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協作執法,形成高效有序的數字經濟監管長效工作機制,打破監管壁壘,推動監管數據采集和共享利用;運用先進科技手段,提升數字經濟監管水平和效率。(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3日 16:37:37
- 2024年12月23日 16:34:03
- 2024年12月23日 16:30:08
- 2024年12月23日 15:50:18
- 2024年12月23日 14:33:45
- 2024年12月23日 14:19:12
- 2024年12月23日 14:13:12
- 2024年12月23日 10:04:20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