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了監督法。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監督法全面和系統地規范了各級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之間的憲法關系,這必將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與憲法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監督制度不同的是,此次監督法創設了許多具體的監督形式,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各級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監督程序,提高了監督實效。
總結此次監督法的立法實踐,可以發現,監督法根據我國監督制度的實踐確立了符合實際要求的監督機制,突出了各級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制度中的核心作用。具體來說,此次監督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現行的監督制度進一步加以完善,通過創設新的監督形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監督制度的內涵。
創設了各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制度
人大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是我國現行憲法所確立的基本監督制度。但是,現行憲法以及有關組織法所規定的人大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僅限于在人大會議期間,而且“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一般也是宏觀性質的,涉及上年度的工作總結和下年度的工作計劃,人大對“一府兩院”工作報告的審議很難抓住重點問題,因此,往往由于“一府兩院”工作報告的內容過于宏觀,致使人大通過審議工作報告的程序很難有效地監督“一府兩院”的工作。
此次監督法從保證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法律地位出發,規定了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問題。為了保證各級人大常委會能夠及時了解重大問題,并對“一府兩院”在重大問題上做出的決定進行有針對性的具體監督,監督法創設了在人大閉會期間由各級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報告進行審議的制度,這一制度保證了各級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實施憲法和法律活動監督的主動性和經常性,有效地保障各級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上的決定權。
確立了各級人大常委會審查和撤銷下級人大常委會及同級政府的決議、決定和命令的立法監督制度
目前根據立法法所規定的立法監督體制,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該法第66條第2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但是,上級人大常委會是否有權撤銷下級人大常委會發布的決議、決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是否有權撤銷同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決定和命令,這些事項在現行憲法、組織法和立法法中都沒有涉及,這種立法上的缺陷實際上使得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存在著監督死角。此次監督法彌補了在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監督中的立法缺陷,將人民政府實施憲法和法律的各項活動都納入人大常委會監督的范圍。
建立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兩院司法解釋的違法審查機制
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特別是人大對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實施憲法和法律情況的監督,不僅表現在對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具體適用法律、進行審判活動的監督,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所作出的司法解釋的監督。
早在1981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中就已明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該決議實際上強調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做出的司法解釋的監督權。但是,由于該決議并沒有明確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做出的司法解釋的具體法律程序,因此,“兩高”在司法解釋實踐中,很少自己主動地將司法解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違法審查,因此,影響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司法解釋進行合法性監督的效果。
2000年通過的立法法,并沒有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如何進行合法性監督做出明確規定。此次監督法在第32條明確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做出的司法解釋的監督職權,同時還規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具體審查司法解釋的合法性的法律程序。監督法第33條還具體規定了對違法的司法解釋的處理辦法,從而保證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司法解釋的合法性進行監督的法律效力。
總的來說,此次監督法,抓住了我國監督制度的核心環節,針對我國目前各級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監督的實際情況,創設了一些具有實效性的監督形式,進一步完善了監督程序,理順了人大與“一府兩院”之間的憲法關系,對于健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積極意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