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古老智慧:閩南羅盤制作技藝傳承人的堅守
中新網泉州1月19日電 (吳冠標)“小羅盤,大乾坤。”在福建泉州南安市康美村,紹真堂羅盤文化館主人蘇少隆近期忙碌于為前來研學的海內外青年講解羅盤在航海、軍事、農業等領域的應用。在他眼中,羅盤不僅是“古老中國智慧”的象征,更是亟待更多人了解與傳承的文化瑰寶。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北宋詩人謝履的《泉南歌》道出了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因海而興的輝煌歷史。而羅盤作為古代航海的必備品,正是它指引著航向,讓海上絲綢之路得以開拓。”蘇少隆說,航海羅盤多數簡潔精巧,是航海家們的“貼身寶貝”。
出生于1977年的蘇少隆是蘇氏羅盤制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這一技藝在蘇氏家族中已傳承了300多年,他自幼便浸潤在這種氛圍中,對羅盤的制作與使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我傳承這門技藝是水到渠成的,沒有太大波折。”
蘇少隆坦言,許多人初學羅盤制作和使用,往往抱著對“東方神秘學”的好奇,但深入了解后便會發現,羅盤更像是古代的一種精密測量工具,其逐年增多的圈層和日益復雜的指針系統,代表著古人在天文地理、環境建筑等領域不斷積累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
據蘇少隆介紹,蘇氏羅盤以三合羅盤為主,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把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十五度,三山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這一設計獨具風格,又簡明實用,容易掌握。
古法羅盤制作工序繁復,有選料、裁坯、分格、寫盤、上油、安裝磁針等多個步驟,其中安裝磁針是羅盤制作的關鍵。羅盤的核心被稱為“天池”,即指南針或指北針。天池中磁針的準確性決定著羅盤的精度,因此制作者必須精確控制磁針的長短與粗細。
“制作羅盤需要耐心和細心,比如寫盤,要用蠅頭小楷將八卦、地支等內容一一填入分格,過程中不能言語,寫錯一字羅盤便作廢了。”蘇少隆說,由于工序繁復且現代人多已不再使用羅盤測定方位,手工羅盤市場正逐漸萎縮,羅盤制作技藝也瀕臨失傳。
但蘇少隆卻不想放棄。這些年來,他創建紹真堂羅盤文化館,珍藏并展出數百件古老羅盤,親自接待各種研學、參觀團隊;并遠赴馬來西亞吉隆坡開設工作室,將羅盤制作技藝傳播到海外,深受當地華僑華人的歡迎。
在蘇少隆看來,傳承古法羅盤制作技藝需要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礎上,引進現代理念,融入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使羅盤的文化價值、收藏價值、歷史研究價值都得到體現。例如將航海羅盤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進行結合,制作文創產品,讓人們關注到羅盤這一古老智慧結晶。
今年,蘇少隆精心布置的羅盤博物館即將在福建廈門開館,這是他近年來最大的心愿。“這個博物館將更全面地展示羅盤的制作工藝、演變歷史、功能作用及其深遠影響。我期待它能激發更多人接觸并了解羅盤,大家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9日 13:06:17
- 2025年01月19日 12:32:27
- 2025年01月19日 12:31:49
- 2025年01月19日 11:39:54
- 2025年01月19日 10:17:35
- 2025年01月19日 08:33:42
- 2025年01月18日 12:27:58
- 2025年01月18日 11:31:18
- 2025年01月18日 09:00:27
- 2025年01月18日 08: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