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要過26道審批流程,一種新的“大公司病”
朱昌俊
“提出離職申請,人事告訴我得經過26道審批流程,這年頭離個職這么難嗎?”近日,在廣東深圳某公司上班的李女士因腱鞘炎等健康問題,向所在部門主管提出了辭職申請,當時主管表示同意,讓她自提出申請半個月內做好工作交接即可離職。令李女士沒想到的是,當她按時完成交接工作后,人事告訴她,按照公司章程規定,所有離職員工都必須經過26道審批程序。而據《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有這種“規矩”的公司并非個例。
客觀說,公司對員工離職流程的設定,屬于用工自主權的范疇,其實本無需外界來過多評議。而一旦流程的設定偏離合理性乃至有違法之嫌,且不再是個案,就不只是一個“內部問題”,而成為一種需要正視的社會現象。從調查來看,諸如“員工離職要過26道審批流程”這樣的做法,可能暴露的正是一種新的“大公司病”。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這些在員工看起來非常繁瑣的流程,絕大多數都是在線上進行的。也就是說,雖然員工個人需要按照系統的設定一步步發起申請,體驗到的是一種層層“闖關”的不便和麻煩,但由于每個程序分散到了不同的部門和人員,公司層面對這種繁瑣的感知其實是不充分的。這實際上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真相,即公司在設計這些流程上,并沒有充分考慮員工的感受。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一切流程都線上化后,企業對這種繁瑣流程所投入的成本大大降低,反而會更偏好于追求這樣一種“長鏈條”的流程管理。
說到“大公司病”,大家都知道它的典型癥狀就是機構臃腫、辦事程序煩瑣等。在一定程度上說,線上辦公軟件加速普及的原因之一,也就是為了要弱化“大公司病”。但正如離職需要26道審批流程所示,某些“大公司病”在線上辦公時代,可能并沒有真正消失,而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罷了。
要看到的是,這種新型的“大公司病”,并不只是增加了員工的不便,更可能構成一種新的權益風險。如有網友吐槽——“20多個人審批,審批了整整兩個月”“離職有23道離職流程,我天天打電話催了9天才批完”……這類繁冗程序帶來的拖延,可能對公司的影響未必那么“顯性”,但對具體的員工而言,則不僅意味著一種“折騰”,更可能大大提升了離職的“成本”。如有網友就表示,由于離職審批耽誤過久,差點影響到自己下一份工作的入職。這背后,本質上反映出在線上辦公時代,企業對員工的感受,乃至合法權益的保護可能更為隔膜了。因為這種繁冗程序不再需要具體地與“人”打交道,而是讓員工與“機器”打交道。它更“標準”了,因而也可能更少“溫度”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看似層層負責的長鏈條管理,在很多時候又可能是選擇性執行的。如近年來,在一些公司的裁員行動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些經歷者的類似吐槽:公司上午找我談話,下午就讓我走。顯然,這種場景下,公司的表現又是異常“高效”的。它看似與離職的26道審批流程構成一種矛盾,但內里的企業管理底色其實是一致的:把員工當作“工具人”,習慣性忽視他們的感受和權益。
面對這樣一種境況,員工主動維權,當然很重要。但是,作為一種并非孤例的現象,它的改變又很難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來實現。在線上管理的時代,如何構建一種新的兼具效率與溫度的企業文化,乃至在各類工具和“系統”普及后,如何避免“人”和企業被困于某種“系統”,都需要多一些理性的審思。
(作者是資深媒體評論員)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5日 10:29:13
- 2025年01月15日 09:44:50
- 2025年01月15日 06:25:12
- 2025年01月14日 21:58:58
- 2025年01月14日 21:20:58
- 2025年01月14日 14:24:18
- 2025年01月14日 12:52:41
- 2025年01月14日 11:37:07
- 2025年01月14日 10:23:32
- 2025年01月14日 1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