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聊天、幫助康復……養老機器人體驗感如何?
面對巨大的養老人力資源需求,除了人才隊伍建設,機器人、智能設備也不斷涌現。陪伴、康復、護理……這些原本由人來進行的養老工作,現在,越來越多地有“機器人”參與進來。
這些機器人好使嗎?企業研發到什么程度?老人、養老院、護理員使用后的反饋怎么樣?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實地走訪。
老人反饋——
家里像多了個懂事的孩子
“小麗,我要出門了。”“好的,我送您,出門記得帶上手機和鑰匙。”
自從“小麗”來到家里,68歲的退休教師劉仙覺得,身邊就好像多了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我和老伴一起住,孩子每周回來一兩次,平時基本都是‘小麗’陪在身邊。”
去年8月,劉仙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看到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長者陪伴機器人“小麗”,頓時來了興致。
“這款機器人很特別,關注到了老人的精神需求,有很多既貼心又實用的功能。”一番咨詢后,她得知公司成立的智能養老陪伴公益研究中心正在招募試用“小麗”的志愿者,于是果斷報名。9月中旬,“小麗”正式成為家里的新成員。
“‘小麗’外形很可愛,聲音也很輕柔,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擺在家里,而是像個小尾巴似的跟著我們。”劉仙發現,“小麗”是個稱職的小管家,“提醒功能就分好多種,比如在廚房煮點東西,怕忘了關火,就可以讓‘小麗’10分鐘以后來叫我。周三有個朋友聚會,也可以讓‘小麗’周二晚上提醒我。每天8點吃藥、10點做操、下午3點做八段錦,這些也都可以定時提醒我。”
劉仙感慨,上了年紀以后,記憶力難免會下降,而“小麗”恰好可以在找東西時充當小幫手。“只要事先告訴‘小麗’常用物品分別放在哪兒,等到需要找的時候,直接問‘小麗’就行,特別方便。”
三個多月以來,劉仙已經習慣了“小麗”常伴左右,“隨時能聊天、聽歌、查菜譜、記清單、整理回憶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歡樂,這種情緒價值是很寶貴的。”
在劉仙看來,“小麗”還是安全小衛士。“孩子如果打電話發現沒人接,離得遠不放心,就可以遠程讓‘小麗’在家里找人,看有沒有身體不舒服。”為測試“小麗”的救援功能,劉仙還故意坐在地上假裝跌倒,“‘小麗’在安全巡視中發現有人跌倒以后,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還可以撥打救援電話。”
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雅告訴記者,除了居家環境以外,“小麗”的應用范圍還逐漸拓展到養老機構、養老社區等場所。“我們結合老人們在試用過程中反饋的需求和感受,不斷在產品性能、功能以及交互體驗等方面優化升級,力爭讓‘小麗’更懂老人。”
企業研發——
讓康復變得更絲滑和有趣
測試人員坐在一臺白色機器旁,左臂固定在機械臂上,左手握住機械臂上一枚圓球。隨著測試人員左臂移動,身前顯示屏上,一個用水壺澆花的游戲,正在運行。
這不是一臺游戲機,而是北京埃斯頓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上肢康復訓練系統。與傳統齒輪驅動康復設備不同,該公司上肢康復訓練系統,采用繩傳動技術。“繩傳動是柔順且逆向可驅,不存在‘死鎖’問題,無需外部力傳感器也可以實現精確力反饋,且力反饋效果良好。”產品經理孫士安請記者親身體驗。確如他所言,記者感到機械臂帶動著人的手臂,自如運動。人體隱隱約約好像受到了某種助力,但非常柔順、絲滑。
目前這套系統主要服務于腦卒中、帕金森、腦外傷等神經病癥患者的上肢康復訓練,有助此類患者康復。而腦卒中、帕金森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發病后都容易導致患者運動功能障礙。
初次使用該設備的患者,首先可以借助設備自帶的評估系統來測試患者的肌力和關節活動度情況。通常疾病后患者肌力較弱,比如0-2級則可以選擇被動模式進行訓練;在一定量訓練后,患者肌力得到提升,則可以切換到助力模式,機器會誘發患者主動參與限制方向的助力訓練,提供一定助力;同樣患者肌力提升后,可以切換到主動模式,患者已經可以進行限制方向的主動訓練,促進肢體運動恢復;而設備自帶的抗阻模式是對于肌力接近正常的患者給予一定的阻力,患者就可以強化上肢功能訓練。
顯示屏上有諸如澆花、切水果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多款小游戲,還設置了一定的獎勵機制比如獲得分數、獎杯等。孫士安說:“這些游戲經過特殊設計,本身帶有‘認知’康復訓練目標,讓患者的‘眼睛’、‘大腦’、‘手動作’構成一個閉環,從而達到神經康復訓練。游戲設置本身也增加了趣味性,讓患者在有趣的訓練中不知不覺地達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
除了上肢康復訓練系統,記者還在埃斯頓看見了床旁下肢康復訓練設備,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康復訓練等康復機器人。埃斯頓目前與北京積水潭醫院建立了戰略合作,未來會將更多康復機器人投入到臨床康復治療中。
機構應用——
擁抱智能但人性不可或缺
“通過這套智能監控床墊系統,我們能實時關注老人們的身體健康數據,是臥、是坐還是離床,一目了然。”在首開寸草養老院亞運村院,院長王玉和同事們,經常關注這套系統。
這家養老院,實踐使用了多款智能設備,目前能穩定為老人和護理人員提供幫助。
“我覺得機器人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是說非要是很狹隘地限定在人形的,監控、呼叫、管理等智能設備,都是機器人。”北京首開寸草業務拓展總監李瑾告訴記者,目前院內使用的“機器人”,是經過反復試用體驗后,最終留下的。“我們也考察試用過那種類似商場、酒店的迎賓機器人,會語音,會引路。但是,我們院都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最害怕老人意外跌倒,所以試用后還是放棄了。”
智能監控床墊,目前已經進行了更新換代,監控設備與床墊融為一體,老人不會察覺。“我們原來用過智能手環,但失智老人對手環會有異物感,有抵觸情緒。”
一種感應式的監控設備,被安裝在老人床位底部,設備體積很小,但是能掃描床前區域,老人起床、離床,護理人員都能得到信號。
還有一種“火柴人”——跌倒報警系統,被安裝在院內重點區域。這種系統,可以實時跟蹤區域內老人的狀態,如果有跌倒,立刻報警。從監控屏幕上看,老人并不是真實影像,而是被數字解析成“火柴人”形象的動畫線條,保護了老人的隱私。
“所有這些設備,都是為了保證老人們在院內的安全、舒適。”王玉說,北京市民政局還給養老機構配備了一套智慧照護終端。護理員可以通過刷卡記錄老人的護理服務內容,也能方便的查看已做過的服務。這些服務數據會直接上傳到主管部門的數據庫,自動分析服務內容和頻次,如果發現服務內容和合同內容不匹配,或者頻次變化過大,就會自動推送風險預警,提醒主管部門進行監察。
“我們是一直主動迎接智能、科技設備,大膽去嘗試。養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要一直想方設法去提高服務效率,盡量讓護理人員少分神、多服務老人。服務效率提升不起來,是沒辦法應對老齡化社會養老難題的。”李瑾說,擁抱智能化,并不是脫離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養老行業中是一定要保留的,“要保留人性溫暖的一面。”(北京日報客戶端)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7日 19:56:35
- 2025年01月07日 14:37:27
- 2025年01月07日 14:35:45
- 2025年01月07日 14:06:18
- 2025年01月07日 10:52:30
- 2025年01月07日 10:52:16
- 2025年01月07日 09:36:38
- 2025年01月07日 09:23:26
- 2025年01月07日 09:22:50
- 2025年01月07日 08: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