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有關部門正加緊探討如何開展輿論監督性報道
專家:中國的輿論監督與西方的輿論監督不同
中新網8月2日電 本周的《瞭望》新聞周刊在報道中介紹了當前對于如何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的十條主流意見。
報道說,實施輿論監督的意圖,就是既要發揮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把輿論監督作為監督黨的組織和領導干部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聯系黨和群眾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橋梁,又要把握正確導向,注重社會效果。難點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對此,中共《黨內監督條例》第八節只作了較為原則性的規定,如何進一步細化為更具操作性的規范,有待于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報道介紹的當前主流意見包括:
一、輿論監督一定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全局,有利于穩定,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輿論監督不是為了監督而監督,而是要從新聞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指導性出發,選擇監督報道的案例和報道角度;不要把領導的批示多少作為評價輿論監督工作的標準,不要認為領導批示得越多,輿論監督工作的成績就越大。
二、輿論監督報道要真實、準確、客觀。要維護輿論監督的權威性,而權威性來自準確性和公正性。
三、注意時效性。在進行輿論監督時,不要把已經處理過的問題再拿出來報道曝光。已經發生和處理過的事,拿出來報道,又不報道處理結果,這樣不全面,容易引起報道對象的意見。輿論監督報道要使報道對象信服。
四、輿論監督要把握好信息來源渠道。群眾舉報是消息來源的重要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多與有關政府部門溝通,要從黨和政府關注的工作中去尋找報道線索。要特別注意:不能根據互聯網、小報小刊和境外媒體的信息來尋找輿論監督的線索;不能依靠道聽途說的“線索”來進行輿論監督性報道。
五、輿論監督要出于公心,以理服人,千萬不能摻雜個人的私心雜念。輿論監督性報道要與經營廣告分開,不能摻雜任何與經營和其他部門和個人利益有關的因素。
六、要用可靠的隊伍、自己的隊伍。中央主要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性報道時,不能用社會招聘的臨時人員,不能隨便使用媒體通訊員的稿件,對于通訊員發來的稿件,要派記者去采訪核實。
七、中央媒體的批評性報道要有所側重,有所選擇。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拿到中央媒體去曝光。
八、加大輿論監督反饋報道的力度。在重大事件曝光后,要注意報道地方政府所做的工作,報道他們如何去整改和解決問題,報道問題處理的結果。通過反饋報道,穩定干部群眾的情緒,推動工作的改進。
九、中央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要注意與地方政府溝通,取得地方有關部門的支持。對地方政府來說,要優化輿論監督的環境;對新聞媒體來說,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這兩方面都要講。拿不準的重要稿件,要請主管部門看一看。
十、公開報道要與內參報道相區別。(楊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