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9日電 臺當局債務今年突破31000億元新臺幣,如果依據全臺灣所有家戶數計算,平均臺灣每戶人家負擔的政府債務高達50萬元,幾乎是一個上班族一年的薪水。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當局舉債投入公共建設若使景氣好轉,當局相關稅收自然增加,當局可再以增加的稅收償還債務。
但是這樣情況只是“理想”狀態,情況常常并非如此,若無法達到刺激景氣目的,反效果跟著出現,每個人的負擔加重,再也不是與自己無關了。
報道說,日本是最常被提及的案例,十幾年來日本政府多次舉債擴大公共建設支出,換來經濟表現十幾年來依舊一蹶不振,通貨緊縮問題更加嚴重,另一方面國債利息又壓得日本政府喘不過氣來,顯示如果沒有完整配套計劃,任意舉債擴大公共支出只是拖垮財政。
根據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的預估,2003年度臺當局編列的規費與罰賠款收入是950億元新臺幣,到2006年預估這部分要收入增加到1262億元。據報道稱,在臺當局預算的罰賠款收入目標這么高,執行單位必然嚴格執行,這可解釋為何有不少人因為交通罰單鬧到要自殺。
報道指出,臺灣從70年代以來,賦稅的收入增長的幅度遠低于當局支出的擴張幅度,導致稅收占當局支出的比率,也就是所謂的“賦稅依存度”降低到不足60%。等于當局每花100元,有45元是靠借貸、“賣祖產”或罰款等而來。
報道還列舉了目前臺灣財政面臨的四大困境:
一是收支不平衡。2002年“主計處”在編列預算時,收支短差5000多億元無法平衡。
二是財務僵化,債務余額攀高。臺當局估計到2006年時,債務余額會達到36000億元,為前3年臺灣生產總值的平均值的34%。
三是擴大財務釋股,預算用了再說。
四是連番減稅,從而使財政改革無力回天。臺當局債務快速累積同時,各項的減稅政策卻紛紛出爐,從而讓財政惡化情況雪上加霜,這些減稅動輒讓“國庫”減少上千億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