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3日電 隨著伊拉克戰爭落下帷幕,云集海灣的美軍部隊開始打包回家。但是據中國國防報報道,在歐洲的許多美軍基地卻顯得十分冷清,因為從這里出去的部隊要搬家了。
美軍基地向“前沿”轉移
實際上,伊拉克戰爭還沒打響,美軍駐歐洲最高司令官瓊斯就在斯圖加特放風說,美國將調整在歐洲的軍事部署。美軍準備搬出現在的永久性大型基地,轉移到“具有前沿陣地性質”的小型軍事基地去。戰爭結束后,五角大樓的官員證實,駐扎在德國威斯巴登的美軍第1裝甲師將搬到保加利亞的薩拉福沃基地,駐扎在烏厄茲堡的第1機械化步兵師也可能離開德國,搬往波蘭的新基地……
據披露,美國目前駐扎在歐洲的部隊大約有11萬人,主要駐扎在德國(7.1萬人)、意大利(2.3萬人)和英國(1.1萬人)。美軍在歐洲的司令部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
按照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設想,原本部署在歐洲西部和南部的軍事基地將向東遷移,遷往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國。其中變動最大的是駐德美軍。據德國《世界報》的報道,駐德美軍搬走兩個主力師,只剩下兩個輕裝旅,人數最多一萬人。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施,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在歐洲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換防行動”。
告別“老歐洲”
扔掉原有的大型基地,搬遷到新的國家,還要重建新的軍事基地,這場大搬家不僅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還直接影響到美國與有關國家的關系。
北約東擴以來,歐洲政治局勢出現了改變。法國、德國等國家在伊拉克戰爭的問題上與美國尖銳對立,被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稱為“老歐洲”。而10個東歐國家成為北約新成員后,與美國關系顯得更加親密。拉姆斯菲爾德公開表示,美國在歐洲的利益已經離開了傳統的西歐盟友而向東移。美國把駐歐洲軍隊向東轉移,一方面可以在政治軍事上牽制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的“老歐洲”,另一方面也可以運用經濟手腕,對“老歐洲”進行懲罰。據德國媒體介紹,駐德美軍有7萬多名官兵和9萬多名家屬,每年的消費數十億歐元,能為德國創造幾萬個勞動就業崗位。毫無疑問,美軍搬家會給德國帶來不同程度的政治和經濟影響。
俄羅斯感到憂慮
美軍基地“東擴”讓俄羅斯感到了憂慮。
冷戰期間,為了和北約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在東歐國家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從東歐撤軍,留下了不少軍事基地,如波蘭的馬佐夫舍空軍基地、保加利亞的薩拉福沃空軍基地、捷克的米洛維采基地(原蘇軍中央軍隊集群司令部所在地),今天卻迎來了美軍。
美軍進駐東歐國家的軍事基地,其勢力范圍將一舉推進數百公里,逼近俄羅斯西部邊境。俄羅斯媒體曾專門發表《美國將在俄邊境附近建立軍事基地》的文章,表示了關注和憂慮。雖然在公開的場合俄羅斯表示,美軍基地“東擴”對俄羅斯的安全并不構成威脅,但俄羅斯的軍人們卻表示憂慮:“俄羅斯對美國的支持換來的卻是美國在俄羅斯周圍建立起一系列的軍事基地。”
歐洲防務聯盟與美爭雄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度,“老歐洲”也不甘示弱。德國總理施羅德說,北約的問題不是美國所占比重太大,而是歐洲的分量太小。
曾經強烈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法國﹑德國﹑比利時及盧森堡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一次4國峰會,決定明年創建一個獨立于北約之外的、用于歐洲軍事行動的多國部隊指揮機構。比利時首相在講話中表示:歐盟要發展“真正的軍事力量”,作為“平衡美國的力量”。4國領袖還強烈表示,要加強歐盟在國際舞臺上發出“統一的聲音”。法國總統希拉克希望未來歐盟擴大后,能將建立獨立的歐洲防務聯盟列入歐洲憲法中。
其實,歐盟早在1992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就確定了共同防務和共同外交的目標。在1999年的赫爾辛基首腦會上,歐盟還決定建立一支6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如今,美國對“老歐洲”的威脅更刺激了法、德等國加快共同防務的步伐。